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人工智能进入快速发展期

2018年05月17日 20:45   来源: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7日讯 (记者 黄鑫)5月17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这个信息通信业的盛大节日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今年的主题是“推动人工智能的正当使用,造福人类。”

  对这一主题,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分析说,这是为了呼吁国际电信联盟各成员国重视人工智能,在协助全球应对贫穷、饥饿、教育、平等和环境保护等重大挑战方面的巨大潜力,积极开展全球对话合作,引导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发展。

  全球人工智能正进入加速发展期,国际领先企业争先布局,资本市场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主要国家出台战略规划予以支持。

  “全球人工智能年度投资额从2016年的65亿美元猛增至2017年的160亿美元,短短一年时间里增长了1.5倍。”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王卫明说。

  据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介绍,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也取得长足进步,预计到2020年,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据了解,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成绩显著。国际科技论文发表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已居世界第二,语音识别、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水平加快提升,部分细分领域已经进入国际前列。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活跃。

  同时,制造、物流、家居、医疗、安防、交通、零售等领域“智能+”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能安防等应用升级,显著提升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

  5月17日当天,中国电信发布了《人工智能终端白皮书》,首批集中采购的人工智能手机同时亮相,标志着中国电信开始了全网通终端产业的人工智能升级。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桂清表示,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更的核心力量,目前中国电信正内外兼修地推动智能化转型。在国际上,中国电信联合产业伙伴在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网络人工智能标准工作组,并对外主导发布了全球第一个网络人工智能需求的国际技术标准。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宝俊介绍说,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中国联通正积极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在垂直行业领域打造智能化解决方案,目前已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了政务、生态环、医疗、教育、车联网等重点行业,形成了具有差异化优势、全国可推广的创新产品。

  “人工智能正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手段。要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力支撑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让信息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张峰说。

  为了推动人工智能发展,2017年12月,工信部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此,王卫明解读说,我国要力争到2020年,在人工智能的重点产品、基础能力、融合应用和体系化支撑等四大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王卫明坦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离不开芯片、传感器、开发平台等核心基础的支撑。目前来看,我国基础软硬件产品和平台市场竞争力不强,高端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对产业发展形成了制约。

  “例如,智能传感器是人工智能系统中感知环节的核心基础,而我国传感器行业实力较弱,不足以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所以我们提出要发展各类智能传感器。”王卫明说。

  张峰指出,要加强感知计算、机器学习、类脑计算等前沿领域研发攻关,重点突破智能芯片、传感器、核心算法等方向,提升软硬件技术水平。面向机器学习、自然语义理解、自动驾驶等领域,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积极培育新产品新应用。

  “要注意到,人工智能只是人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扩展和延伸。在很多场合,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类智能,但不是全部。应该说,人工智能的能力就是人类能力的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钟义信强调说。

  张峰指出,要用好人工智能,增进民生福祉。拓展智能政务、建设智慧城市、打造智慧生活,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满足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需求,为人民群众享受美好生活提供动力。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