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共享农庄:海南乡村振兴从这里出发

2018年03月26日 23:3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张雪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儋州3月26日讯(记者 张雪)从共享单车到共享雨伞、共享房屋……共享经济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那么作为传统的农业,是否可以紧跟时代的步伐,改变农业的面貌?近日,“共享农庄”的概念首次在海南提出并付诸实施。

  2018年2月5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政府印发《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推动发展“共享农庄”,使农民转变成为股民、农房转变成为客房、农产品现货转变成为期货、消费者转变成为投资者,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

  “在这里,您看上什么都可以认养,都可以抱走。”在海南儋州市兰洋大皇岭共享农庄,经理陆榆桦向记者介绍,这里可以共享的农特产品数不胜数,如300元可以认养一条2.5斤左右的滑鼠蛇;2000元可以认养一棵茂盛的龙眼树;2万元可以享用湖边木屋的一年时光……除此之外,在陆榆桦的农庄里,还有黄皮、荔枝、柚子、椰子、花梨、山茶、山鸡、雄鱼、白骨鱼等,所见之物都可以共享。

  共享之余,不管是来这里呼吸新鲜的空气,还是湖边垂钓、或是约上三五好友品尝农家菜、再或体验农耕的乐趣……这都让城里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通过“共享”,让城里人、游客也参与到农场的运营中来,更让农民享受到收益。

  陆榆桦介绍滑鼠蛇脱贫项目

  在陆榆桦看来,共享农庄就是一个扶贫平台,以“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走上共同致富的路子。目前有23位农民在农庄务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人年收入2.4万元。休闲农庄还带动周边41户群众发展果蔬和禽畜生产,年增加收入120万元。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张雪/摄

  湖边休闲木屋

  新时代,互联网+的思维也必须运用到农庄的发展,陆榆桦和她的伙伴们利用网络推介农庄的产品、农庄的生态环境。“我们想让全省人民、全国人民及至全世界人民实现共享,让农庄有限的资源变成无限的共享空间,实现利润最大化。” 陆榆桦表示。

  生意越做越好,农庄越来越红火,在政府的帮助和众人的努力下,2017年大皇岭农庄休闲民宿和农家乐餐饮接待客人1.82万人次。海南的“共享农场”模式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金钥匙。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