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全国人大代表徐延豪:凝聚建设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

2018年03月16日 10:5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过去五年,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创业热土。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历史机遇与时代脉搏,审时度势、应对新的挑战,是摆在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说,科协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在新时代要发挥对科技工作者的团结引领作用,凝聚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

  徐延豪表示,要进一步提升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思想引领力、情感凝聚力、精神感召力和组织黏合力,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价值共同体,为培养造就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团结带领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智慧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中国科协将如何凝聚、引领和带动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提升科技工作的创新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科协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否有创新的举措?

  徐延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指出,科学技术是世界性、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这次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广东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起来靠创新,创新靠人才。这又一次深刻阐明了人才和创新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支撑和驱动作用。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这是新时代对中国创新发展的重大命题,为科技工作者施展抱负提供了广阔舞台,也为科协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有为之地。科协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在新时代发挥对科技工作者的团结引领作用,凝聚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凝心聚力,打造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和情感家园。一是强化对科技界的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对科技人员的关心关爱,推动科技工作者深刻领会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等重要论述,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任务要求,紧密团结凝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二是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交大西迁”精神等科技工作者群体的崇高精神为基础,在科技界和全社会广泛凝练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推动形成科技界广泛认同、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让中国科学家精神成为激励创新创业的动力,中国科学家理想成为树立远大志向的标杆,中国科学家榜样成为青少年学习的偶像,中国科学家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让公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和教育。三是充分发挥同行评价的基础作用,实施科协奖励提升行动,重点打造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杰出工程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品牌奖项,推动科技社团奖项和政府奖项的有效衔接,帮助更多科技工作者从同行认可走向政府认可和社会认可乃至国际认可。

  第二,强化学术引领,着力打造世界水平的科技创新高地。一是尊重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激发科技工作者内在动力,搭建人才举荐、干事创业平台,建设全球科技人才地理信息系统,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行动,联合有关部委、依托全国学会科学设计服务产品和业务流程,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二是履行好引才聚才用才的重要职能,发挥“外力做功”作用,引导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三是围绕科技工作者多层次多元化学术需求,推动科学数据汇聚共享行动,打造在线世界科技文献数据库、科技成果开源共享平台等,为科技工作者提供高效便捷优质服务。四是健全完善科技工作者成果转化对接服务机制和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机制,研究提出学术团体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帮助科技工作者跨越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

  第三,加强助力科技外交,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平台。一是配合“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全球国际合作,实施科技人文交流项目,开展科学家高层对话,支持我国优秀科学家进入关键国际科技组织任职;推动成立以我为主的国际民间科技组织,举荐我国优秀科学家担任高级领导职务,夯实共商共建共促的国际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基础,扩大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二是扎实推进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组建专业工程能力建设联盟并开展试点,让更多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让更多中国工程师走上世界舞台,展示中国风范。

  第四,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维护好科技工作者权益,切实增强科技工作者获得感和科协群众组织力。通过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和网络平台广泛开展问需问计征集活动,在党政重视、科协所能、科技工作者关切、社会关注的领域,多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办好事。比如:定期发布重要学术会议指南,建设临床医生案例成果期刊平台,推动临床医生评价机制改革。建设“智慧科协”“网上科协”,提供学术交流、科技政策咨询、智库服务、科普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线上交流服务。在全国学会开展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行动,创新培养模式,每年遴选300—400名有潜质、基础好的青年科技人员提供定制化培养。着力培养一批优秀农技协领办人,建立健全农技协培训、认证、扶持体系,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支撑科技工作者扎根乡村、返乡创业。充分调动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协联合会会长等“科技新乡贤”的积极性,吸纳其进入县乡镇级科协,发挥其深入扎根基层、联系服务面广的优势,提升联系服务基层科技工作者的力度和覆盖面等等。

  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进一步提升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思想引领力、情感凝聚力、精神感召力和组织黏合力,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价值共同体,为培养造就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团结带领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智慧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中国科协也迎来成立60周年。中国科协将以“1-9-6-1”战略思路进行转型发展,您认为“1-9-6-1”战略对中国科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践行使命,创新发展有怎样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徐延豪: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吹响了新时代改革再出发的集合号,新一轮改革大潮涌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大脉络更加清晰。对标中央要求,对照世界一流水平和科技工作者期待,科协改革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必须直面问题,实现改革路上再出发。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我们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科情变化,认真研究提出了“1-9-6-1”的战略思路。简单解释一下:“1”即坚持一条主线,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将科协组织打造成为新时代创新先锋;“9”指通过以建设国际高端的智库、构筑世界一流的学术、打造普惠创新的科普“三轮”驱动重塑工作格局,以拓展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推进数据资源的信息化、加强科协组织的协同化“三化”联动再造工作流程,坚持外向拓展、纵横融合和网络活跃并进“三维”聚力,通过这“三个三”叠加实现倍增效应;“6”是把资源优先配置在主要方向上,组织实施凝心聚力、智汇中国、学术引领、科普品牌、科技外交助力、数字科协等六项重点工程;最后一个“1”是加强调研,在党政重视、科技工作者关切、社会关注、科协所能的领域,每年为科技工作者精心办好一批实事。

  其中,“三轮”驱动是科协优势资源的战略重组,是组织变革的战略支撑。“三化”联动是对传统思维的深刻变革,是改革升级的动力所在。“三维”聚力是提升组织力、强化政治引领的战略需要,是改革升级的组织保障。“1-9-6-1”的战略思路,实际上是要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推进科协工作格局重塑、流程再造和组织重构。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提升科协组织的群众组织力、思想创造力、战略支撑力、文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价值共同体,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贡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您能否简要谈谈,2018年中国科协突出展示新时代科协组织新气象新作为的重要活动和重要工作。

  徐延豪:今年是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我们围绕“传承、创新、发展”主题,准备开展一系列重要活动。举几个例子:

  在建设高端科技智库方面,我们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精心培育“中国科协论坛”等系列高端前沿学术论坛,发布代表中国科技界学术水平的学术前沿白皮书,倡导学术争鸣,引领学术方向。组建中国科技战略委员会,邀请海内外战略科学家、对科技发展有深刻理解的政治家、文化学者和科技企业领袖,对科技未来发展和人类未来发展中的前沿问题研讨研判,对中国科技走近世界科技舞台中心过程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

  在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方面,我们将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学会目标,打造一批国际一流期刊、改革学术成果评价标准,分领域发布我国高水平科技期刊分级目录,举办中外顶级科技期刊主编峰会、2018世界交通运输大会、2018年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2018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大会、2018世界生命科学大会、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等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品牌主场学术会议,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会奖项,掌握学术引领和学术评价主动权,有效提升中国学会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方面,中国科协将于9月下旬举办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邀请相关国际组织代表及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代表参会,发布《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北京宣言》,进一步完善公众科学素质建设的中国模式,搭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公众科学素质建设国际交流平台,为成立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组织奠定基础。探索联合地方政府依托大科学装置、重大工程及地域文化、乡村生态等共同建设一批科普小镇,推动科普旅游,助力文化软实力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

  在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方面,中国科协深入调研了解新时代科技工作者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和网络平台开展“百日大征集”活动,围绕党政重视、科协所能、科技工作者关切、社会关注的领域,集中力量为科技工作者办成一批实事,维护好科技工作者权益,把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科技工作者身边,切实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和社会公众的认同感,不断提升科协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专栏

更多报道请见 “将改革进行到底——2018全国两会专题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