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蓝绍敏代表:以创新驱动推进南京高质量发展

2018年03月11日 20:1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1日讯(记者 薛海燕 专栏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篇贯穿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突出了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是一个贯彻新思想、落实新方略、担当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的好报告。

  蓝绍敏代表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作为南京市市长,对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南京是江苏省省会,是国家批复确定的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有责任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干在先,按照省委全会提出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解放思想、聚焦重点,大胆探索、砥砺奋进,努力为高质量发展做出南京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长蓝绍敏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薛海燕摄

  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以科技创新支撑。蓝绍敏代表强调,步入新时代新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可能有千条万条,但创新驱动是绕不开的一条。南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领先、率先,必须把创新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今年,南京发的第一个文件、召开的第一个大会,都是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市委市政府定了一个“两步走”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创新核心指标进入全国前列;到2025年,进入全球创新型百强城市。当前最紧迫的,就是要构建一个竞争力强的创新生态系统。结合南京实际,在政策设计上,致力强化创新导向;在创新平台上,致力培厚创新土壤;在创新环境上,致力提高创新浓度,真正当好科技创新的保护者,创新政策的制定者,创新平台的搭建者,创新文化的倡导者。

  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要以生态建设做保障。蓝绍敏代表坚定的表示:在这一点上,南京态度坚定,以生态建设的高质量来保障各项事业发展的高质量。

  南京是江苏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拥有197公里长江干流岸线、占到了全省28%,长江生态保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蓝绍敏代表在参加“两会”前,专题审定了《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将全市一半以上的长江岸线划入保护、保留区范畴。这是全国第一部聚焦长江岸线保护的地方性法规,目的就是要把长江岸线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通过倒逼保护标准的提升、保护责任的落实、保护工作的推进,真正把习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落到实处,为长江永葆生机和活力作出“南京贡献”。

  与此同时,南京市还将运用经济杠杆倒逼企业降低污染排放。今年排污费改征环保税,南京自加压力,明确水和大气污染物每污染当量,都是国家最低标准的6—7倍以上,远高于全国同类城市水平。同时还确定,今年再关停40家化工企业,整治42家铸造企业,万元GDP能耗下降4%,煤炭消费总量减少250万吨以上,确保三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0%、全市域消除劣V类水体的目标。蓝绍敏坚信,倒逼的结果,一定是发展的质量更高,民众的感受更好。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以民生福祉来检验。今年以来,市政府在广泛征集的5725件群众建议中,优选出了35件实事作为今年重点推进的民生工作。围绕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住房供应和保障问题,下决心把经营性用地计划的30%以上用于租赁房建设;围绕群众十分关心关注的棚户区改造问题,计划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150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任务,彻底改变9万余户居民的居住条件。只有这样,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事情一件一件解决好,才能真正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发展的质量感、温度感。

  蓝绍敏代表说,当前,南京正在按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这一总体目标,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他表示,在南京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既符合南京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要求,又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高度契合。因此,希望国家在“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中期评估以及“十四五”规划项目遴选过程中,支持在南京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科学装置;支持将南京与国家相关部委、在宁高校院所合作申报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科学装置等纳入国家规划;支持南京探索创新合作方式、建设模式和投入机制,按照国家实验室要求和国际一流标准建设紫金山实验室,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实践中探索南京样本。

    更多报道请见 “将改革进行到底——2018全国两会专题”

      

  

(责任编辑:马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