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陕西:聚焦高质量发展再造工业经济新动能

2018年01月30日 16:5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30日讯(记者张毅 雷婷)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陕西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898.81亿元,以8%的增速一举突破2万亿元大关。其中以工业为主的实体经济“质量双增”,功不可没。数据显示,2017年陕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为近三年最好水平;其中能源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下降11.8%,而地方财政收入不降反增,增加400亿元,同时,单位GDP能耗降低了1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曾经以采掘业为主的陕西工业经济结构正呈现出向能源精深加工和非能产业多元化支撑高质量转型并进的可喜变化。

  去年以来,按照“稳能源、促化工、兴电子、强制造、扩新兴、优传统”的发展思路,陕西省围绕深化供给侧改革出台了新一轮促工业发展21条以及扩大对外开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稳增长优结构的精准举措和政策,积极培育壮大现代产业化产业体系,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崛起。全年汽车产量突破60万辆,增长18%,规模总量居全国12位,增速居全国第5位;陕汽控股集团去年重卡产销量同比都是增长在62%左右,产销量跃居国内行业第三,国际市场同比增加40%,法士特集团去年变速器产量增长56.2%,销量增长66.8%左右,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此外,陕西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持续保持强劲增势,三星存储芯片、中兴智能终端等重大项目纷纷启动二期投资,中兴智能终端产量有望超过2700万部;CEC8.6代液晶显示面板项目投入试生产,单晶硅制备业达到全球第一。

  2017年陕西省工业经济总量不断追赶超越。省属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分别跨入万亿、千亿元大关以外,总资产、利润总额、增加值、上缴税费等等指标创省国资委成立来的新高。陕西省省国资委副主任邹满绪表示“去年陕西省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132.1亿元,同比增长17%,超过全国国资监管系统2.3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加值排到了全国第5位,收入排到全国第6位。省属企业实现利润331.8亿元,同比增长81.8%,超过全国58个百分点,有14户企业的增速都超过了30%。”。

  陕西工业经济创新驱动提速发展,得益于当地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一系列专业化创新平台和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去年以来,陕西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获批筹建,省级创新中心建设和布局不断加快;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体系日臻完善,新认定3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家。 在企业技术改造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陕西先后设立2个亿的资金项目支持企业的技术改造。此外向正常的技术改造项目投入4.14亿元。

  在新材料针对新材料产业领域,陕西专门成立了省级新材料发展领导小组,组建全国首家政府性新材料产业基金,首批28个项目已经入库。国家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签单保费1700万元,保额达到5.19亿元。一批关键材料研制、应用取得了突破。其中西部超导公司向美国密西根大学销售加速器磁体100台套,实现了我国超导磁体首次出口。

  在“优大扶强”的同时,陕西把“培新育小”作为积蓄实体经济新动能的着力点。 据介绍,去年陕西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过500家。新增成长梯队"三星"企业851家。梯队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171户,较年前增加30户。其中,规上中小工业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去年前11个月,陕西省规上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80亿元,同比增长18%,增长速度位居全国第5位;实现利润增长44%,增长速度居全国第6位。

  紧扣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是陕西释放潜能实现后发先至的突破口。作为全国重要的军工产业大省, 2017年,陕西大力不断深化军民融合示范改革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以15亿元规模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基金为引导,组建了总规模100亿元的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金和10个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军工民品产值跃居全国第二;“民参军”单位达到600多家,军品配套产值全国第二。全省1000余台套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面向社会实现开放共享。预计全年实现军民融合产业总收入2750亿元,同比增长11%。陕西省工信厅副厅长兰建文表示,“‘十三五’期间陕西将围绕军工海路天空,军民融合企业将达到1000户,军民融合优势在全国稳二争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正在酝酿中的陕西2018版促工业21条将进一步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主线,主要目标是实现结构优、质量高、有活力、增长稳。同时将在“产汽车、造飞机、制芯片、做手机、出好药、强新材”等6个方面彰显陕西现代工业体系的新形象新动能。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