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甘肃陇南建设“乡村大数据”系统 高大上科技变身农民掌中宝

2018年01月30日 07:4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陇南市武都区鱼龙镇瓦房村村民在进行“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认证。 肖 红摄

  

  陇南市徽县干部进村入户帮助村民使用大数据系统。 (资料图片)

  针对农村青壮年“不在村里在群里”的特点以及传统的管理方式“够不着、管不好”等问题,甘肃陇南2017年7月正式开发上线“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该系统把宣传、基层党建、综治维稳、民族宗教、群团、扶贫、民生等职能下延到每一个村和70%以上的家庭,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都从中获益

  “以前办个事情,费时费力,有时还要看‘脸色’。现在好了,通过‘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好多事自己就能搞定。”自“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上线运行以来,甘肃陇南市康县城关镇冯家峡村村民冯宝贤亲眼见证了村民们从认证进平台、到活跃在平台、再到有事找平台的全过程,也切身感受到了系统带来的便利。

  “村上自来水出现问题,村民们通过平台‘领导信箱’写信反映,及时得到回复解决;村里的好人好事通过平台发布,形成了村民们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村里的土特产、用工信息等在平台发布,为村民们提供了了解信息、增加收入的新渠道……”

  通过“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受益的不仅是冯家峡村的村民。这个系统设置1个陇南市市级门户、9个县级门户、199个镇(街道)级门户、3288个村(社区)级门户,相当于一次性为全市的县区、乡镇、村(社区)都建立了移动互联网门户,把宣传、基层党建、综治维稳、民族宗教、群团、扶贫、民生等职能下延到每一个村和70%以上的家庭,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都能受益。

  据了解,从2017年7月底试点开始至今,陇南全市已有70多万人认证运用“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大数据”不再遥远神秘,“高大上”的科技已成为服务陇南乡村发展的“掌中宝”。

  挖掘“互联网+”运用新领域

  提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推进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2013年,陇南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发展战略突破之首,在全市强力推动。之后,电商在陇南迅速崛起,并以令人想象不到的速度创造各种奇迹:荣获“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电商扶贫示范市”,被确定为第三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陇南分享了互联网“红利”,成为时代的受益者。

  市委书记孙雪涛告诉记者,“大数据是大战略、大机遇、大红利,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手段。新形势下,如何应对大数据的异军突起,让大数据为我所用,为大家所用,必须深入研究,必须全面部署,必须各级联动。”调研、分析、探讨,陇南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地实际,积极寻找突破口。

  陇南的城市化率只有30.2%,将近70%的人口是农民,当前大量农民外出务工,青壮年呈现出“不在村里在群里”的特点;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急剧变迁,人口快速流动,传统的管理方式出现了“够不着、管不好”等问题;陇南贫困面大,农村信息闭塞也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因素等等,如何结合实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基于种种考量,借助发展电子商务的经验,陇南形成了开发“乡村大数据”建设的基本思路。

  “开发‘陇南乡村大数据’,是提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推进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探索实践。”陇南市委宣传部长李兴华说。

  让大数据“接地气”

  推动大数据与群众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等相融合

  打开“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精准扶贫、基层党建、办事指南、乡村微店、本地服务、地方特产、领导信箱、法律服务、农技交流以及各县区板块等清晰明了。

  “系统上线以来,我们已接收并回复了10多条法律援助信息。”陇南市成县司法局“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管理员王京告诉记者,目前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通过“法律服务”栏目咨询办事。

  “系统整合了成县法律援助中心和甘肃同谷律师事务所等众多部门资源,村民有法律难题不用出家门,通过系统就可以得到回复。”王京说。

  “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从自上而下提供政策信息和服务、自下而上收集掌握社情民意、横向贯通提升村民自治能力三个维度,打造网上政策传播、宣传引导、便民服务、民意收集、舆情分析、村民自治、群众监督、留住乡愁、产品推介9个平台。

  “‘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使‘高大上’的大数据技术‘接地气’,推动大数据与群众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等相融合,在润物无声中实现开发初衷。”陇南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陈俊说,通过系统,陇南各级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同时“破”掉部门间各自为政的条条框框,建立数据互联互通、充分共享的新体系。

  有事找系统渐成新风尚

  陇南农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大数据”带来的便利,有事找大数据系统逐渐成为新风尚

  对康县王坝镇左家庄村驻村干部段清来说,当前除了自身负责的各项工作外,时刻关注村民们学习使用“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也成了一项日常工作。

  “相当于建设了一个‘网上村庄’,村民们在上面交流、学习,村干部也会把村上最新开展的各项工作发在里面。”段清说,目前,左家庄村128户已有178人注册认证。

  从2017年7月“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正式开发上线,陇南市按照每户至少一人确定认证的目标,组织乡村干部进村入户,手把手指导群众认证使用。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市认证用户达到70.9万多人,占总人口的25%,覆盖70%以上家庭,有智能手机的家庭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访客数达到454万多人次,每天产生的信息量在10G以上,运行非常活跃。

  “我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乡村大数据平台上传了自家鸡蛋、松花蛋等产品的信息,没想到很快就有人打电话来咨询。”

  王小芸是成县小川镇小川村养殖大户,几天前,她通过“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卖出鸡蛋2000余斤。“以前都是我跑里跑外联系买家,现在好了,通过这个平台的宣传展示,变成了买家主动找我。”王小芸说。

  能用、好用、实用是村民们运用“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的一致反映。系统在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也逐步发挥出来。

  陇南农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大数据”带来的便利,认证在系统、活跃在系统、有事找系统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经济日报记者 李琛奇 通讯员 韩县银)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