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出新措施:让返乡下乡创业者有后盾能致富

2018年01月22日 11:5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2日讯(记者吉蕾蕾)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进一步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推动更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辟就业新渠道、培育“三农”发展新动能,促进乡村振兴。

  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对推动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农村创业创新推进协调机制办公室主任、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深入推进,一大批农村创业创新人员投入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他们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返乡下乡创业人员越来越多,领域越来越宽;据农业部此前的统计,我国各类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已达700万人,其中返乡农民工比例为68.5%。农村双创人员82%以上创办的都是农村产业融合类项目,广泛涵盖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绿色农产品、特色工艺产业等农村一二三产业。

  另一方面,返乡下乡创业的起点越来越高。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主体素质更高,抱团创业更多,管理方式更新,现代要素投入明显增加,并且融入到当地的现代农业和特色经济中去。据调查,54.3%的创业者都使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获得信息和营销产品,89.3%的农村创业创新经营主体是多人联合创业、合作创业、抱团创业,广泛采用了个人独资制、合伙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等形式。

  可以说,在政策环境持续完善的情况下,近年来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政策不完善、不知晓、不落地问题依然存在,创业人员还面临着融资、用地、服务、人才、风险应对等难题。

  “虽然农民工等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有很多机遇,但毫无疑问创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举例说,有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办起了观光采摘,但引进的品种不适宜当地种植,损失不小,“这些问题暴露出的既有创业主体自身能力和条件的限制,也有政策支持、公共服务、风险防范方面的欠缺问题。”

  此次常务会议明确,要在落实好近年来国务院已出台政策的基础上,强化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将首次创业、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支持范围。同时强调,要强化融资服务和场地扶持,将“政府+银行+保险”融资模式推广到返乡下乡创业企业,村庄建设用地整治复垦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返乡下乡创业。

  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强化农村要素资源供给,也就是“人”“钱”“地”。不过,相比“人”“地”的问题,“钱”的问题可能更为难解。李国祥认为,此次常务会议之所以专门提出要将“政府+银行+保险”融资模式推广到返乡下乡创业企业,实际上是预料到融资难可能成为阻碍农村创业企业最大的难题,提前从政策角度打下“预防针”。

  对此,李国祥也建议,由于农村市场本身的缺陷,在实现激活农村发展资源要素的基础上,农民工等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应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