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给时光以生命

2018年01月07日 07:1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牛 瑾

  生活,总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比如,周末来一餐慢条斯理的下午茶,在固定的日子给远方的朋友挂一个电话;比如,把新年的日历摆上案头,对新鲜开启的一年抱有“翻页式”的期待。而目的,都是让生活成为生活,不只是简单的存在。

  日历曾经是生活的必需品,虽然在一定时间内从质量到外观都有了质的飞跃,但其最原始、最根本的功能没有改变,始终是为了方便大家看日期。在上面勾画出亲人的生日、记录下当天的故事,然后一页一页地翻过,成为一个平凡而又充满仪式感的动作。就在这样的仪式感中,某一刻的时光因某一事件的发生、某一个人的出现依旧鲜活地藏在人们的心中;也是在这样的仪式感中,一个时期的社会面貌与时代发展变迁被定格呈现,时光从此有了“生命”。只是后来,现代人的生活中出现了太多查询日期的途径,手机、平板电脑、功能手环……乃至数码家居时代的每一件产品几乎都具有日期记忆功能,传统日历不得不黯然退场,“翻日历”也就成了“老皇历”。

  是人们不再需要这种仪式感了吗?恰恰相反,是对这种仪式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需要。人们希望日历不只是记录时间的工具,更是一种有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有创意的陪伴方式。这也就不难解释,传统日历已然式微、“日历书”却来势汹汹背后的原因了。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市面上共出版了16种“日历书”,2016年增加到51种,2017年则达到百种以上。《中国诗词日历》《汉字之美日历》《莎士比亚日历》《故宫日历》《单向日历》《物种日历》……从某个角度来看,每一种“日历书”都代言着一类人的生活。于忙忙碌碌中翻开日历,不是为了查找今天是何年何月,而是借着那几秒钟几分钟,感受时光的停留,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相遇,与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重逢,或产生一个小小的启迪,或传来一份久违的感动,或赋予一种宁静的心情;每日一瞥,点滴积累,平凡的日子也因此被赋予别样的色彩。

  其实,“日历书”已不单单是一本日历了,它提示日期的功能微乎其微,上面留白的设计也不仅仅是为了让你我写下琐碎的工作安排。它更像是一本笔记,给常常把“没时间”挂在嘴边的现代人以阅读的审美享受,帮助我们发思古幽情、增茶余谈资,把一瞬间的所想所感落在纸上,方便日后回味。就像一则“日历书”广告说的那样:“如果你没有时间阅读一本完整的书,那不妨利用碎片时间,每天花5分钟看看日历,用365天来熟悉一个新的知识领域。”这恰恰契合了大众在文化层面的需求,是一种当下更急需的仪式感。

  “日历书”会一直火下去吗?日历还会有新的形态变迁吗?这两个问题目前都没有确定的答案,前者由文化和创意决定,后者取决于时代和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薄薄的一本日历都是厚厚的一本时间,请再翻慢一点,让我们可以与岁月彻夜长谈。(经济日报 牛 瑾)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