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成都大力建设天府绿道体系:铺绿色网格 畅经济动脉

2017年12月26日 06:1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钟华林

  冬日的成都,暖阳宜人。居住在成都市三环路南一段海桐小区的李树芳阿姨约上朋友,来到家门口的熊猫绿道遛弯。平缓的绿道两边,有怒放的三角梅、多彩的海棠、碧绿的翠竹,还有萌萌的熊猫雕塑。“我每天都要到绿道上走一走,心情十分愉悦。”李树芳告诉记者。

  熊猫绿道是成都市正在建设的天府绿道体系“三环”中的重要一环。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实施天府绿道建设计划,建设“一轴二山三环七带”的区域级绿道1920公里、城区级绿道5000公里以上、社区级绿道1万公里以上,全域形成近两万公里的三级天府绿道体系。

  成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天府绿道分三期建设,2020年建成840公里“一轴两环”绿道,建成区级、社区级绿道2400公里;2025年建成“一轴二山三环七带”1920公里区域级绿道,以及社区级绿道8680公里;2035年将全面建成天府绿道三级体系。

  成都市建委景观处处长刘坚介绍,在整个天府绿道中,“一轴”——锦江绿道最为壮观。锦江之水从都江堰奔流而下,贯穿整个成都,至双流黄龙溪古镇流出成都。总长240公里的锦江绿道依江而筑,将串起沿线10个县(市、区)。在整个工程建设中,锦江一些段面的污水将得到全面治理,原先既有的绿道将得以贯通,两岸环境将得到大幅提升。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成都市建设天府绿道的追求所在。成都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汪小琦介绍,每一条绿道都具有巨大的潜在生态价值。以锦城绿道为例,建成后,相关流域的水质将大大提升,实现人均增绿10平方米;同时形成133平方公里的生态公园,20平方公里的生态水系,24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8条一级通风廊道,保护35平方公里的基本农田。整个绿道体系将构成一张巨大的绿色网格,使成都的生态本底更加厚重。

  今年上半年,成都市提出全面实施“全域增绿”行动,构建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系统,并以天府绿道贯穿其中,让人们走出水泥森林,进入绿色开敞的共享空间,或望山亲水、赏花游城,或品味生活、诗意栖居,或登高望远、骑行畅游。

  随着各个项目的次第展开和开放,人们将可以从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出发,沿着锦江绿道向东向南,一路领略伏龙开源、古蜀乡愁、千年画卷、创意天府、绿色郊野等文化主题;也可以沿着锦城绿道,环游成都,饱览“悠远古蜀,沃野千里”的厚重文化和“创新时尚,开放天府”的发展轨迹;还可以沿着熊猫绿道充分领略以熊猫为载体的天府文化元素,让这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拥有更多“不想离开”的理由。

  天府绿道建设刚刚启动,许多人已从中看到了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天府绿道可以说是助推产业发展的‘绿色动脉’。”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高静分析说,绿道不仅是一个市政工程,更与产业布局紧紧相扣。据介绍,在天府绿道规划之初,就已充分考虑相关联产业的发展,将产业布局于绿道周边,做到“城景互动、景业互促”。

  作为规划的参与者,汪小琦介绍,天府绿道是成都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的“牵引工程”,对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带动相关特色镇、特色园区以及周边的经济单元,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以锦江绿道为例,锦江绿道建设将遵循“治水、筑景、添绿、畅行”的路径,有望实现“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到2020年,锦江绿道将建成碧水长流、生机盎然的宜居滨水廊道,构建成都文化凸显、区域经济联动、文商旅有机融合、投入产出动态平衡的活力性、绿色性、持续性生态经济产业轴。其中,结合治水理水,锦江将打造出6段可通航河道、7处中心码头的局部游船系统,丰富水上活动。据测算,锦江绿道的建设每年将吸引上亿旅游人次,直接创造约30万个就业岗位。

  而长达200公里的锦城绿道,串起了中心城区周边16个特色小镇、30个特色园区,将带动这一环状区域整体价值升级,并辐射周边千亿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并带动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体育娱乐以及相关新经济业态的发展,直接创造约10万个工作岗位。(经济日报记者 钟华林)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