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江西宜春:让数据“多跑路”,换取群众“跑一次”

2017年12月22日 07:4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赖永峰 李铁刚

  “以前来来回回跑几趟才能办好,现在走一趟就行了。”12月11日,吴卫国正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行政服务中心城管局窗口办理挖掘城市道路审批业务,从受理到办结所有环节仅用8分钟,整个流程之快出乎他的意料。

  今年以来,宜春市在江西率先推行政务服务“一次办好”改革,通过让数据“多跑路”,换取群众“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宜春市本级和10个县(市、区)公布第一批“一次办好”服务事项清单共2340项,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压缩减少67%的基础上,平均办结时限再次缩减1.5个工作日。

  推行许可预审

  日前,宜春保利剧院工作人员陈赵来到该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智能政务服务大厅办理营业性演出审批事项。他拿出身份证在自助服务终端机刷卡后,按照相关提示,不到2分钟便将资料提交完成。不一会儿,市文广新局窗口首席代表周海林来到大厅将陈赵存放在存取件柜里的纸质材料取走。陈赵感叹说,“以前,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一般要等3个工作日,现在只需跑一次就能把事办成,真是太方便了!”

  这是宜春市将第一批“一次办好”事项中的30项纳入新投入使用的智能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便民事项自助办理的一个缩影。

  宜春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卢新明介绍,在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好”清单过程中,首先必须做到让群众、企业清楚了解哪些事项属于政务服务“一次办好”范围,以及所办事项需要提供哪些材料。为此,该市印制一批“一次办好”事项办事指南放置于市本级行政服务中心大厅,明确每一个服务事项的受理条件、申请材料等。同时,通过网站等线上渠道让服务对象全面知晓相关办事信息;强化一次性书面告知制度,在群众或企业咨询“一次办好”服务事项时,一次性书面告知服务对象须提交的全部资料及相关要求。

  为推行许可预审,提升服务效能,该市设立智能政务服务大厅,采取“业务数据后台互认、审批部门业务协同”方式,推进在线申报与全流程办理,通过宜春市政务服务网上传电子材料,窗口工作人员先行预审,预审合格后及时通知申请人到窗口办理申请事项,避免群众因材料准备不全而来回奔波。目前,智能政务服务大厅已受理预审件近4000件。

  优化审批流程

  “审批事项一律由窗口受理、一律在窗口审批、一律由窗口提交单位领导研究、一律在窗口办结出证”。宜春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事项,建立部门联办机制,探索推行全程代办制,全面实行“四个一律”审批模式,让“部门围绕窗口转,窗口围绕群众转”,避免群众和企业在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来回跑、上下跑”,真正做到“审”一次就过。

  宜春市万载县扶贫办、人社局、卫计委、民政局在行政服务大厅设立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和贫困人口重大疾病专项救治“一站式”行政审批受理窗口,实行多部门全程代办。以前群众要到4个单位连环跑,法定时限要4天才能办好的事项,现在即来即办,一天之内就能全部办好。

  今年10月1日,宜春市行政服务中心工商注册窗口实行全区域、全类型、全环节的企业网上登记,全市范围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均可通过“江西省工商企业登记网络服务平台”申请设立、变更、注销、备案登记业务,这改变了以往窗口登记排队、申请、核准、取照等环节来回跑、反复问的现象,形成在线申请、网上办理、快递送达的“一次不跑”服务新模式。

  “我们正大力推行便民服务‘在线咨询、网上办理、快递送达’的零上门、不见面审批办理模式,开展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等全程电子化登记服务,大幅提高网上办事比例,除涉密或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基本实现‘一次办好’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全覆盖。”卢新明介绍说,让“数据跑”代替“群众跑”,有效提高了“一次办好”事项比例,提升了群众获得感,激发了市场活力,优化了发展环境。

  开通服务热线

  由于政府部门服务热线过多,不方便市民记,尤其是跨部门问题难以解决,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标准。对此,宜春市在原“12345”市长热线电话基础上,采取直接整合、双线并行、三方通话、互联互通等形式,整合现有政务服务热线,建立“12345”一号对外,集电话、网站、短信、传真、微博、微信等受理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政府服务热线平台和工作体系。与此同时,按照“统一接听、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统一考核”的要求,统一由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24小时受理社会公众非警务类、非审批类咨询、求助、投诉、建议等有关事项,群众只记一个电话号码、只打一次电话,就能及时、快速、有效地得到政府的服务。

  明年1月起,宜春市升级版的“12345”政府服务热线将投入使用,届时包含工商、质监、环保等市直单位以及10个县(市区)共73部政务类热线电话都将统一身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赖永峰 通讯员 李铁刚)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