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1年20国!ofo用共享单车能否冲破海外流量魔障

2017年12月08日 17:10   来源:中国网   

  以ofo为代表的中国原创共享单车,正在“骑”向全球各地。12月7日,ofo小黄车宣布入驻法国巴黎,正式进入全球第20个国家,提前完成出海目标。目前ofo已在全球超250座城市开展运营,其中海外城市超50座,总计投放10万辆共享单车,为海外用户累计提供超过1000万次骑行服务。

  与国内搜索类、通讯类产品在国外局限于华人圈使用的情况有所不同,ofo的海外用户群体中当地用户贡献的订单占比超过99%,这代表ofo在海外市场中的本地化效果良好,在海外用户群中有不错的接受度,也意味着ofo已经走通了海外获客渠道、账号体系和支付方式等各方面钳制,在业已稳定的全球互联网格局中又杀出一条新路。

  众所周知,国外互联网的流量垄断比国内更严重。这种垄断,一则体现在获客渠道高度集中、依赖于Google、Facebook等几个寡头流量供应商;二则体现在由寡头垄断带来的“店大欺客”,比如Google会对广告主的产品是否包含色情内容有所判断,如果新闻客户端里出现女明星性感照片,则有一定几率会被用户投诉并下架,一旦广告被下架,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增长引擎就会被斩断,而毫无应付之法。

  长期以来,尽管互联网全球化浪潮汹涌,但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企业的出海生命被剪断在海外流量老虎钳之下,没有流量支持就没有获客渠道,就打不开品牌知名度,就没有用户市场,难以建立账号体系,更遑论在Apple Pay等支配下另辟自己的支付体系,完成一个商业闭环。

  然而谁也没料到,共享单车会以一种奇特的“降维打击”从老虎嘴里拔牙。

  不论ofo还是摩拜,它们在海外落地时都几乎直接跳过了Google、Facebook和其他成熟网络渠道的广告宣发,直接打通与消费市场的接触渠道,比如ofo的海外落地路径通常是先投放车辆,然后靠车身二维码、骑行送礼物、与当地组织或品牌搞联合活动等形式造势,逐渐提升知名度,完成用户原始积累,然后依靠口碑传播和优惠福利实现用户增长。

  这种出海路径与当年BAT的出海完全不同,以前百度、腾讯一出国门就要和Google、Facebook正面刚,难免碰一鼻子灰,而共享单车的强线下模式使之可以挣脱线上渠道另辟蹊径——你不是搞流量垄断么?那我不靠流量推广,我直接从线下做起。

  BAT冲不破的海外流量魔障,ofo和摩拜正在用共享单车杀出一条阳关道,这种情况与国内完全掉了个个儿。在国内,共享单车是一种携带移动通信、移动支付、物联网技术的互联网产品,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它需要靠微信、百度、支付宝等为自己导流,需要嵌入这些App中成为其中一项“功能”才能实现品牌露出,获得用户增长。而在国外,这种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似乎完全对调了——

  在海外打通了获客渠道、账号体系和支付方式的共享单车App,正在成长为独立于Google、Facebook这些流量大佬的新生流量入口,随着ofo、摩拜海外覆盖率的增长,共享单车也许有机会和支付宝、微信“置换”地位,成为可以被其他中国互联网产品依赖的出海平台,比如支付宝、微信要在海外发展本土用户,靠与国内相同的推广途径不仅会受制于流量垄断,而且不一定高效,这时“骑车”就成为一个非常和谐的支付引入场景。再比如国内的电商、通讯、导航、社交等功能性产品甚至某些可佩带智能终端等产品,都可以借助共享单车这一高频场景率先在海外打开局面,积累第一批种子用户。

  本质上,共享单车在海外的业务发展,自身的市场拓展需求只是眼前利益,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从外国人手机上打开了一个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自有渠道,以此为突破口,更多的中国互联网生态可以输出到海外,不仅缓解了本土企业的海外流量“缺氧”,而且可以为BAT,为中国支付,为更多中国智造的出海找到一个理想的工具和应用场景。相对于搜索和社交,骑行显然是更加无国界的沟通方式,共享单车国际化的意义和影响绝对比表面上的业务拓展更加深远。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