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3日讯 今天,首届中国县域经济高峰论坛暨《中国县域经济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报告指出,房地产库存高居不下时刻威胁着县域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房地产去库存成为县域经济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
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竞争力实验室副主任吕风勇担任主编。中国县域经济课题组主要成员吕风勇、邹琳华、郭宏宇先后以《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形势》、《全国县域房地产去库存分析》和《全国县域评价与百强县榜单》为主题进行演讲,介绍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的主要研究成果。
2017年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显示,全国百强县(市)分布15省(市),苏浙鲁三省百强县(市)数目增至67席。江苏百强县(市)有25席,比上年减少2席,浙江和山东百强县(市)都为21席,都比上年增加1个。其他:福建和河南各6席,内蒙古4席,湖南和贵州各3席,河北、湖北、广东、安徽各2席,辽宁、江西、陕西各1席。在所考察的25个省份中,山西、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四川、云南、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0个省份无缘百强县。
2017年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县(市)包括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长沙县、太仓市、即墨市、义乌市、浏阳市和龙口市。百强县(市)前10 强中,有6 个是长三角地区的县(市),其中,江苏省占据10 强县(市)中的前4 名及第6名,浙江省占据第8 名;湖南省有两个县(市),分别占据第5 名和第9名,山东有2 个县(市)进入前10 强。其中,昆山市的经济规模竞争力、县域经济公共财政竞争力指数都高居第一,还进入了经济结构竞争力和居民收入竞争力指数10强。
报告指出,县域经济增速随GDP增速继续出现下滑,但下滑幅度也有所缩小。尽管如此,以东北三省县域经济为代表的资源型和重工业型县域经济下滑幅度甚至更大,成为影响县域经济总体发展的重要不确定因素。2016年400样本县(市)经济增速为7.2%,比上年下滑0.9个百分点,但西部地区县(市)经济增速逆势回升。胶州市和海门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进入GDP千亿元俱乐部,成员增至21个。消费方面,社会消费整体增速10.6%,回落幅度从上年的1.9个百分点收窄至0.6个百分点,中部略降西部稍增相对平稳;消费占GDP 平均比重升至35.0%,宁夏陕西消费占比最低都不足10%。投资方面,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9.4%,回落幅度由上年的3.6个百分点略收窄至3.4个百分点。辽宁样本县(市)投资下滑严重,投资增速相对消费走低。公共财政收入方面,样本县(市)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为4.8%,与全国持平,但是回落幅度只有0.84个百分点,小于全国4.1个百分点的回落幅度,八省样本县(市)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2016年400样本县(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9%,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中部地区县(市)公共财政收入占GDP比最低只有6.3%,低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约1个百分点。而人均收入方面,15县(市)收入超50000元,义乌独超60000元。浙江样本县(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45525元,比江苏高出11296元,比山东高出14790元,绝对与相对差距都有所扩大。400样本县(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收入比率为1.94,比上年降低了0.02,降低幅度与上年相同。
报告认为,房地产库存高居不下时刻威胁着县域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房地产去库存成为县域经济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课题组监测的130个县域经济体,201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总计11266.1平方米,同比增长31.3%。所监测的80个县域经济体,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的平均值为每平方米5445元,同比上涨4.7%,中位数为每平方米4781元,同比上涨4.8%。主要表现在:第一,大城市周边和发达经济圈的县域经济具有较强的房地产去库存能力,风险在于无限制地增加供应。第二,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房地产去库存存在阶段性机会,但长期饮鸩止渴式的开发终将使房地产库存难以消化。第三,房地产价格的周期波动对房地产去库存具有重要影响,短期有利于去库存但长期将对去库存产生抑制作用。第四,县域经济房地产库存状况将继续分化,当前借机强力推地的县域经济有可能会面临新的高库存难题。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竞争力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和华夏时报社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竞争力实验室和华夏研究院协办。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