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秦海林:树立全球视野 拉长五块短板

2017年11月13日 09:1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主持人: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需要突破哪些短板?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对下一步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论断。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通过着力提升实体经济,通过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来推动我国产业在全球竞争领域从原来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产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本身也是一个由大变强的过程。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工业大国。但在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过多追求的是速度、规模,以自然资源的消耗、生态环境的消耗、人力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推动产业、制造业、工业快速发展。这是在特定历史时代背景下必然走的一条路。

  现在我们提出新时代,那么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特征、面临的任务肯定也不一样。产业迈向中高端需要不断弥补我们存在的短板。

  技术短板。现在我国有很多技术对外依存度很高,创新能力还存在一些短板,制造业领域的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要突破技术的瓶颈,需要加大投入,加强支持和引导,推动制造业模式的改变,使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人才短板。现在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多是专业化人才,未来的人才更多强调的是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既懂制造的相关技术,又懂计算机的演算、信息技术的应用。这就需要引导一批高校、高等技校来培养复合型产业工人,弥补人才短板。

  品牌短板。和美国、瑞士等国家相比,在世界500强、品牌500强中,我国的品牌还比较少。我国需要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出现在500强名单中。因此,我国要积极培育可以走出去的跨国企业,打造国际品牌,这是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标志之一。

  标准短板。做品牌必须要有质量的保证,这就需要有标准。现在的智能制造,德国有一套标准,中国又是一套标准,那么就要去建立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的标准化。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是按照自己生产的规律、产品去设定指标、标准,但是未来的制造里面要网络化,要数据的共享,首先要解决标准的问题,这也是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体制机制短板。未来改革将会进入深水区,原来的人口红利现在逐渐消失,但现在还有更好的红利,就是改革红利,要让它更好地释放出来。比如说金融机制改革,十九大报告提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金融机制的改革要与实体经济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一味搞虚拟经济。

  未来的生产布局、生产模式、生产工艺都会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应用改变我们原来的生产方式。我国产业发展要不断增强全球视野,追求技术、产品、标准乃至组织方式的创新,以创新驱动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

(责任编辑:梁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