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文化界人士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2017年11月02日 10:46   来源:经济日报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空间上不是封闭的,在时间上不是停滞的,是一个鲜活有机、不断吸纳的生命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对文化自信的最充分最有力的肯定。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沉最本质的记忆,是中华民族从神话传说的久远年代一路披荆斩棘,几度辉煌几度曲折走到现代的文化创造。历经五六千年岁月洗礼,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字形体岿然不动。从岩石上的象形图案,历经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大篆、小篆和各种书体写法的变化,始终坚持着“书同文”的文化原则。中华儿女不管生活在何处,说什么方言,都能用方方正正的汉字毫无障碍进行书写、记载和交流。文字,是文化最核心的载体,最本质的形态。正是依靠这一核心载体,繁衍了中国文化独有的千姿百态的文学形态、书法的各式书体、数以千百计的戏曲民间艺术,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浩瀚壮观的文化奇迹。这是中华民族,同时也是全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国人血脉中流淌的文化基因。同时,又积淀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要素,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多多少少也出现了言必称希腊、言必称欧美的文化倾向。其实,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文化从来就是和而不同的,从来就没有高下优劣之分。从20世纪到21世纪,中国能再度实现跨越发展,有我们开放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关系,但其中积健为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起来的精神力量,发挥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文化自信,为我们提供了文化定力,从而为每一个现代中国人构筑起一座来自几千年历史积淀,却始终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现时代”的、正在进行时的、能作用于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又是“超时代”的、将来进行时的、作用于一个民族子孙后代未来灵魂建设的长远考量。对内可以成为我们万众一心、战胜艰难险阻的巨大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也可以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掌握话语主动权,产生“以理服人”的作用。坚定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有着文化自信的民族,有着对外来文化极其强大的兼收并蓄能力。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始终在坚持本体的同时又开放自身。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空间上不是封闭的,在时间上不是停滞的,是一个鲜活有机、不断吸纳的生命系统。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对原有的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对原来缺乏的要努力实现创新性发展。

  可以深信,文化自信将为古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强劲新鲜的活力。一个已经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民族,将在当代世界文明发展中留下属于自己的深深足迹,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一道,向着未来奋力前行,共同构筑起人类文明的共同家园。(作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