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梦实践者]急流中,三位基层干部用生命擦亮党徽

2017年07月12日 07:2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刘兴 龙群

  左图:右一为匡美建。中图:右一为邓旭。右图:左一为程扶摇(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片)

  入汛以来,江西省连续遭遇罕见暴雨袭击,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灾难来临,广大基层干部心系群众、身先士卒,冒着生命危险展开抗洪抢险。匡美建、邓旭、程扶摇三位基层干部,以实际行动在急流中谱写了一曲为民壮歌——

  6月24日凌晨2时许,江西九江市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水源塘水库堤坝出现险情。闻讯后,镇党委书记匡美建带领副镇长邓旭、主任科员冷春生、杨坊村村主任助理程扶摇、镇城管队员郭礼华、镇桑管员唐文等5名干部乘坐皮卡车,紧急赶往现场察看汛情,转移受困群众。途中,他们乘坐的车辆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程扶摇不幸牺牲,匡美建和邓旭至今下落不明。

  匡美建:因奉献而壮美

  杭口镇位于修水县中部,距县城19公里,这里是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故里。洪水来袭,洪魔把这方人杰地灵、山明水秀之地肆虐得几成泽国。

  洪水退去,杭口镇老杭口大桥附近的一大片庄稼地里,一垄垄玉米齐刷刷地倒向水流方向。不远处,一辆车牌号为“赣G06N88”的皮卡车突兀地横在田野里,格外显眼。

  至今,当地还没放弃对失联干部的寻找。“匡美建……邓旭……”在南圳大桥,在修江两岸,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当地干部群众揪着心忍着泪,边搜寻边呼唤。

  1999年从九江师专毕业后,匡美建一直在乡镇基层工作。今年42岁的他在18年工作经历中,曾多次与洪灾正面交锋。每次面对洪魔肆虐,他总是冲锋在前。2011年,修水遭遇“6·10”特大洪灾,时任大桥镇镇长的他与镇村干部冒雨及时抢修被洪水冲垮的河堤。当时,他硬是一个人扛运了100多个沙包。在他的带领下,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保住了下游5000多亩稻田和3500多户村民的安全。

  每到任一地,匡美建一心想着的就是为民干事。渣津镇黄坊进东港的公路特别窄,极易堵车。2014年底,匡美建履新东港乡党委书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争取各方支持,投资500万元按照三级公路标准改造升级这条让群众苦不堪言的黄东公路。此外,他还筹资近700万元新建了一条全长1.6公里、7米至9米宽的滨河路,新修东渡港、龙湾和万家坪3座大桥,彻底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出行难题。

  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卫红渠是东港乡桂坳、东港、东源等3个行政村3100亩良田的主要灌溉渠,因年久失修灌溉能力大大减弱。见此状况,匡美建多方筹资300万元对全线渠道实施维修改造。“卫红渠改造好后,水稻可以旱涝保收了,这真是一件大实事、大好事!”当地群众交口称赞。

  去年6月份到任杭口镇党委书记后,匡美建和镇班子成员又按照“交通重镇、旅游强镇、产业大镇、三农稳镇”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致力打造县城后花园。

  “匡书记是位好干部,双井旅游开发征地拆迁、贫困无房户安置房建设包括杭口村中心村建设等,每一项工作他都亲力亲为,晚上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杭口村村委会主任董木生说。

  邓旭:如旭日暖民心

  “去年6月,邓旭就是从我们镇提拔到杭口镇任党委委员、副镇长的,他是镇里提拔的4名年轻干部中,镇党政班子投票和民主测评得票最高的,大家对他都非常认可。”在邓旭曾经工作过3年的宁州镇政府,镇党委书记吴干金对邓旭满口称赞。

  1985年出生的邓旭是永修人,2006年从江西师大毕业后自谋职业;2011年,通过公务员考试,来到修水偏远乡镇黄龙乡工作。工作没两年,这个永修小伙硬是学会了修水方言。

  正是因为在黄龙乡的优秀表现,2013年,邓旭被选调到县城郊镇宁州镇工作。作为黄田里组团工作组成员之一,他一落脚就担当大任:负责组团征地拆迁等协调服务工作,并兼任工作组出纳。

  “两年多时间,小邓经手的征地拆迁补偿款有1亿多元,可他从来没出过差错。”在宁州镇农技推广站站长周先玉眼里,邓旭是个责任心很强、做事特别细心的好小伙。“他每天白天在村里忙完工作,晚上还得回家加班盘点账目。要管好这1亿多元的账目可不简单,可他任劳任怨,把每一笔账都搞得清清楚楚。”周先玉说。

  邓旭非常体恤老百姓,及时发放每一笔款项。“村里发放青苗补偿款时,他经常连夜骑电动车把钱送到村民手上。”黄田村支部书记朱水友说。

  即便调任杭口,邓旭依然惦记着村里的事。“有一次,小邓路过我们村时,发现路上有垃圾堆放,便打电话给我,提醒我及时清理;今年4月份,一次他看到村里附近有烟火就打电话让我到现场察看。”朱水友对此非常感动。

  “不管天寒酷暑,每天骑一辆破旧的电动车,背着一个挎包和一个旧水壶,这好像是他不变的行头。”与邓旭在宁州镇共事3年,陈水林眼中的“旭哥”特别朴素。也正是这份接地气的朴素,邓旭很容易和村民们打成一片,黄田村的2000多村民都和他很熟。

  手头上有大量工作要做,但邓旭还关心着村民们的家长里短。黄田村村民吴济民家里负担较重,一度经济拮据,夫妻俩不时闹矛盾。驻村3年间,邓旭没少帮他们调解。“他年纪虽比我小很多,可他说话有水平,经过他的疏导,我们家庭关系和睦了。他失踪这几天,我拼命地在河两边的茅草堆里翻寻,找不到小邓,我怎么能停下来啊……”吴济民眼里噙满泪水。

  程扶摇:万里扶摇无悔

  杭口镇茅坪村年近八旬的张先行、陈丽华夫妻俩是程扶摇的精准扶贫帮扶对象,听到程扶摇遇难的消息,老两口一夜未眠。

  出生于1989年的程扶摇是修水县人,2011年从东华理工大学毕业,在外工作两年后于2013年考上“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杭口镇杨坊村工作。今年年初,他调任茅坪村担任扶贫工作组组长,主要负责村里扶贫工作,并对接帮扶张先行一家。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他给张先行出主意,通过养鸡补贴家用,还帮助陈丽华解决了残疾认证问题。

  听到噩耗后,茅坪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华东悲痛不已。当初,镇里安排程扶摇到村里工作,陈华东觉得他年纪轻,并不接受他。但共事后,陈华东对他刮目相看。

  程扶摇在繁杂的工作中坚持做到了“三勤”,一是脑勤,爱钻研,充分利用点滴时间熟悉政策、文件;二是手勤,坚持加班加点,反复核对、修改;三是腿勤,经常进村入户核实核对数据信息,并宣传好相关政策。他跑遍了全镇384户贫困户,扶贫日志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贫困户基础信息,扶贫数据不断调整更改,他忘我工作,一门心思扑在扶贫中,成为杭口镇攻坚脱贫的“活字典”。县里业务部门到杭口镇督查,只要报出贫困户的名字,不用看档案资料程扶摇就能准确说出贫困户的家庭住址、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信息。

  除了做好驻村工作,程扶摇还协助镇里开展政法综治、精准扶贫易地搬迁、新农村建设、安全生产等工作,工作不问分内分外,从无半句推脱。“头两天,我还给他传了一份文件。”杭口村村干部刘娇莹掏出手机,看着她和程扶摇的聊天记录,说起工作上的点点滴滴,泣不成声。“来到我们村之后,他基本上就没有双休过,晚上加班整理材料是常事。有时一忙就是通宵,十天半个月也难得回家一次。”陈华东说。

  6月23日下午,程扶摇参加镇里扶贫工作会议,晚饭后就留在单位加班,一直忙到晚上11点才回家。24日凌晨1点多,程扶摇接到镇里的电话,有两个村面临洪灾,需要紧急组织疏散村民。放下电话,程扶摇来不及和家人道别便驱车赶往杭口。不曾想,这一走竟成了永别。(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兴 通讯员 龙群)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