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四季大通董事局主席任杰峰:“鲜活激冻技术”破解食品运输瓶颈

2017年06月29日 22: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9日讯 (记者 冯虎)由中国经济网主办的“2017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今日在北京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在2017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北京四季大通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任杰峰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鲜活激冻技术”是集团公司研究院自主研发,获得国家级专利,曾斩获“2016科技创新发明技术”大奖,依托该技术把中国农业产业链做起来,形成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真正达到食品安全的可追溯。 

 

“2017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于6月29日至7月3日在北京举办,近百家权威机构和知名企业参展。图为北京四季大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任杰峰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肖 摄

  目前四季大通集团和千岛湖就“鲜活激冻技术”进行项目合作,任杰峰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千岛湖所有的淡水鱼利用“鲜活激冻技术”以后,在源头上宰杀,鱼头归鱼头,鱼片归鱼片形成各种鱼制品,标准化向全国推荐,保证口感不变。解决了在运输过程中渔产品的死亡、破损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以前广泛适用的食品冷冻冷藏技术会破坏食品的细胞壁,在解冻的过程中会造成营养物质的流失,同时也更容易形成感染细菌,加速细菌繁殖导致腐败,‘鲜活激冻技术’没有破坏食品的细胞壁,短时间内迅速冷冻,在食品运输方面的应用将会非常广泛。”任杰峰进一步从技术方面解释了“鲜活激冻技术”的工作原理。

  在技术成本上,“鲜活激冻技术”比传统的冷冻冷藏技术更节能环保,传统冷冻冷藏技术要保证产品冷冻质量,通常需要十个小时左右,“鲜活激冻技术”只需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在用电量方面损耗至少减少80%以上。在运输方面,以淡水鱼为例,从源头运输到销售地,一吨淡水鱼需要十吨水才能保证鱼产品的鲜活,利用“鲜活激冻技术”,一吨鱼只需要一吨的容积就可以达到,对比发现,无论是库容量、承载量、损耗等等,运用新技术都会大幅度节省成本。

  “鲜活激冻技术”对于整个产业链的影响,任杰峰认为,在保证农产品完整、安全的基础上,还可以无限延长农产品的销售周期。农产品的销售有时限性、区域性等特点,运用新技术根据市场的供销情况,调整农产品的销售周期,最大程度的减少农产品损耗。任杰峰现场以杨梅向中国经济网记者举例,一百斤杨梅真正到消费者手里的,大概在三十、四十斤左右,实际上有近一半的损耗,运用“鲜活激冻技术”,可以将损耗降低到最低,接近于100%。假设遭遇销售淡季,可以将杨梅放到库房里,第二年销售时杨梅的口感和当年采摘时是一样的。“鲜活激冻技术”解决了流通、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安全问题,使食品既可长期储存又能保持鲜美,让人们远离防腐剂、添加剂,实现了绿色、环保、卫生、健康。

  在食品安全中,关于企业扮演的角色,任杰峰认为做食品的企业和人,要依托高新技术,把农产品形成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然后品牌化。把模式做起来,形成国家的战略推广,让老百姓受益,让政府解忧排难。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