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问题国际学者研修班”项目五年回顾暨“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举行

2017年06月25日 13:28   来源:中国经济网   马常艳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5日讯 (记者 马常艳) 以“‘一带一路’能源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问题国际学者研修班”项目五年回顾暨“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学者论坛6月25日在京举行。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和石油观察联合举办。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与亚洲能源合作,提升能源效率、打造一体化能源市场等主题发表了演讲并进行深入对话。

  “天然气人民币体系,不仅对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且目前已经具备现实可行性。”在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以构建天然气人民币体系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黄晓勇认为,“天然气人民币”是与“石油美元”相对应的概念,即通过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在天然气贸易以及相关投资、生产中广泛使用,建立起全球天然气市场实行以人民币计价与结算的运营模式体系。他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开始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活动,取得重要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国际金融资源方面,缺乏实质话语权;而通过构建天然气人民币体系,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目前所面临困境,是一条具有现实操作可行性的路径。

  黄晓勇表示,中国经济和区位条件优越,具备成立区域或全球性交易中心的条件。从全球范围看,我国发展天然气交易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条件。中国处于中亚天然气供应和东北天然气消费准枢纽地位,在构建跨国天然气管网方面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在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和中俄天然气管道完成后,将形成近2000亿立方米的进口输气能力。此外,近年俄罗斯油气出口的重心也开始东移。同时,我国在LNG进口方面也有较好的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都是新兴的天然气供给大国,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距离较近,便于海上运输。

  黄晓勇表示,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推进,北美天然气产量大量增加,全球天然气供给宽松,已逐步使天然气成为一个独立的能源品种,全球天然气定价与石油挂钩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随着这一定价模式的过时,中国完全可以抓住经济和区位优势以及市场契机,建立起包括中日韩在内的东北亚区域性天然气交易中心,并推行以人民币计价和交易的体系。这一区域性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建立,将有助提升东北亚地区天然气的供给保障能力,也有利于提升东北亚地区天然气定价的话语权,符合东北亚地区的共同利益。

  由黄晓勇教授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7》也在论坛期间发布。发布会上介绍了该系列报告编写的过程及社会影响,并阐述了本年度报告的精彩观点。

  论坛上,中国社科院数量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平、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崔民选等专家就中国能源结构调整与亚洲能源合作、中国发展态势与世界能源合作前景、当前中国油气开发形势及发展建议等话题发表了演讲。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知名专家也做了演讲和交流。论坛吸引了100多位来自“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能源研究学者、社科相关领域专家和国内外能源企业管理人员参会。

(责任编辑: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