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专家:京津冀协同发展 有规则才有协同

2017年06月22日 22:2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2日讯 (记者 李万祥) 日前,天津大学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并与天津大学法学院共同举行专题研讨会。围绕京津冀环境法治协同这一主题,与会专家献言献策,从各学科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

  据了解,新成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重点研究京津冀三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问题,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智库。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表示,天津大学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成立,正是顺应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希望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能够为我国促进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进程提供宝贵的政策建议,也希望通过各位专家、学者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共同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贡献力量。

  研讨阶段,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作了题为《京津冀环境法治协同研究》的专题报告。由于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发展难、人口协同发展难、环境保护协同发展难,使得京津冀协同发展困难重重。因此,他建议从京津冀环境法治协同角度来探讨如何解决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问题。

  孙佑海认为,应当从各地党的领导协同、环境立法协同、环境执法协同、环境司法协同、环境守法协同角度理解京津冀环境法治协同。然而,目前京津冀环境法治协同发展存在着环境立法不协同、环境执法不协同、环境司法不协同以及各地环境守法不协同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首先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的三大发展战略思想,并且建立地方立法协同研究、各地环境执法的协同、环境司法协同以及环境守法协同机制。

  天津商业大学副校长齐恩平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第一要务是制定规则,没有规则就没法协同,只有规则才可以把人的思想、观念和理念统一起来;第二是选好协同领域,目前城市规划治理、执法角度还没有形成协同机制;第三,建立机制非常重要,京津冀历史发展阶段不一样,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不同,因此制定机制非常重要。比如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或产业领域必须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对贫困地区或者是河北省相关地区进行产业扶持,包括教育、技术等各个方面的扶持;二是借鉴世界范围环保经验,建立权利义务对等机制,比如纾解北京首都功能要建立补偿机制,使得各地发展平衡起来。

  有的专家从环境协同管理角度来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认为由于三地发展不平衡、环境容量空间不平衡以及三地各地利益诉求不平衡,使得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十分必要。专家建议一方面要让老百姓个人自发自觉开展环保行动,另一方面做到结构协同,包括各领域、各区域、社会经济城乡全方位的协同、资源要素协同以及全过程的协同。

  总结发言中,孙佑海指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要找到天津的定位。通过此次会议,希望参会学者积极参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活动,通过不断努力,打造国家优秀的智库,聚焦国家重大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