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90后”货运员眼中的国际班列: 从少人问津到趟趟“爆仓”

2017年06月04日 08:0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国际班列是国家规划和支持的项目,将亚洲这么多国家通过铁路连接在一起,能参与其中,我感到特别光荣。

  “90后”货运员苏吉彤这几天忙坏了。作为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的铁路计划货运员,他每天要负责了解客户发运需求,审核客户提供的货物运单并将受理的运单按规定录入场站系统,再根据中心站现场作业情况排定集装箱装车计划。仅5月25日一天,中心站就发出了两趟中亚和石龙班列,每天两列对开的“胶黄小运转”更是“常规项目”。

  苏吉彤是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一名日勤班长,2015年毕业后来到这里工作。虽只有两年时间,却见证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心站的跨越式发展。

  他刚工作那年,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货源偏少,处于“吃不饱”的状况。后来,青岛发往中亚地区的货运班列“青岛号”开通运行,省内部分城市的过境货物开始搭乘“青岛号”前往中亚。两年间,中心站国际国内班列不断增多。在开通了“胶黄小运转”省内循环班列,胶州至乌鲁木齐、西安、郑州、洛阳、宁夏西大滩、成都、新疆库尔勒7条省际固定班列的同时,还开通了“中亚班列”“中韩快线”“中蒙班列”“东盟专线”“中乌直通班列”(试运行)等5条国际班列,并成功打通了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三大经济走廊。

  苏吉彤告诉记者,“随着中心站‘中亚班列’‘石龙班列’等班列成功运行,我学会了怎么算时间账和经济账”。

  苏吉彤所说的时间账和经济账是这样的:一个装有液晶玻璃面板的货柜在韩国仁川港海运到青岛港,办理完通关后,由卡车运到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通过胶州至石龙快速班列,发往广东石龙;胶州至石龙班列只需要38小时,比公路运输快4个小时,成本降低三分之一。

  随着胶州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苏吉彤每天处理的货物运单越来越厚。尤其是“胶黄小运转”开通后,进出青岛港的集装箱按船期在中心站集结成列,然后通过“公交化”固定班次短途班列实现快速集港和疏港,从海上源源不断而来的世界各地货物,得以在青岛快速“转乘”铁路、公路、空运,更便捷地抵达目的地。借助胶州多式联运优势,中心站国际班列满足着丝路沿线国家间国际联运货物日益增长的运输需要。

  苏吉彤说,如今,胶黄班列开始出现趟趟“爆仓”的局面,“班列已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中亚班列也由开始每周1列逐渐增加到现在最少每周3列,石龙班列由每周3列增开至每周4列”。

  国际班次的增多,覆盖到了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中心站来发运货物,这些货物大多是汽车零配件,从青岛装箱后,通过中亚班列到达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两个口岸站,然后再转运到中亚五国。下一步,中心站还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发班次,开通至全国各地的新班列,我必须要提高工作效率,迎接新挑战。”苏吉彤说。

  从“吃不饱”到“吃不下”,这种幸福的烦恼仍在继续。今年一季度,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班列到发开行428列,同比增长24%,其中,发送286列,到达142列,货值近1亿美元,货重近40万吨。(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 通讯员 李颖慧)

(责任编辑:石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