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透露 47家央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1676个

2017年05月09日 10:03   来源:金融时报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相关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活力。在此过程中,中央企业充分运用自己在技术、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优势,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积极“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5月8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以及六家中央企业负责人出席,就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推进央企参与“一带一路”

  数据显示,3年多来,共有47家中央企业参与、参股、投资、合作共建1676个“一带一路”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和完成,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中央企业“走出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谈到这些项目具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肖亚庆表示,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央企业发挥自己的优势,建设了蒙内铁路等一大批铁路和高铁项目以及像喀喇昆仑公路等一大批高速公路和交通设施建设,为当地的出行带来巨大便利,为互联互通提供连接。再比如跨海通信光缆、陆地通信光缆及通信网络和设施的建设,亦促进了当地信息产业水平的快速发展。

  肖亚庆强调,国资委对推动央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高度重视。他说道,一些“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正是央企技术、资金、管理和人才优势所在的地方,这些优势的发挥,必将会对重点项目的推进和尽快见效产生积极的作用。所以,国资委积极鼓励央企去参与。另外,国资委也在为央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比如说政策的支持、考核的支持、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风险管理和分析,使企业在‘一带一路’的参与过程中,真正得到互利共赢。既使央企从中积累国际化经验,又使央企和当地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取得更多更深的成果,不仅获得短期收益,更有长期的收获,使央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坚持下去。”

  加强“一带一路”风险管理

  不可忽视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情况相对复杂,投资风险较高。对此,肖亚庆表示,基于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和近几年“走出去”的摸索,央企海外投资情况总体趋好。不过必须强调的是,无论是海外投资还是国内投资都会有风险。央企在“走出去”过程中,也交了不少学费,通过国际化的过程,学习了国际上通行的规则,了解投资所在国的法律、人文环境和民俗风情,这些都使“一带一路”建设总体风险更可控。

  具体来看,为了防止和减少可能发生的风险,央企和国资委采取诸多措施,例如对风险的评估、预警以及风险发生以后的处置。另外,相比欧美国家,中国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的时间较短,经验还不够丰富,所以,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秉承着开放包容的态度,中国企业通过和世界顶级公司、国际组织合作,也可以减少风险。

  肖亚庆强调,企业在实施项目前期都有立项、尽职调查、可研报告、经济分析等一系列程序,另外,央企也在加强海外项目的决策过程的第三方监管。此外,国资委也会加强督导、指导和追责,特别是对违规决策、盲目投资、违反规定,投资造成损失的,要严肃追责。“所以我们希望,也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我们风险防控的能力一定会提高,风险防控的水平也一定会逐渐提高。”他说道。

  继续深化拓展“一带一路”投资建设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给央企带来了不少的红利。当天参加发布会的几位央企负责人表示,央企在“一带一路”实践当中,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国际化进程,通过与沿线国家的企业、员工各方面深层次合作,央企更加熟悉当地的法律、政策和人文环境,丰富国际化经验,同时推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针对2016年“一带一路”投资额低于2015年的情况,肖亚庆认为,央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根据市场化原则和企业发展战略来决定的,具体投资额特别是海外投资额和重大项目投资额,并不是每年都要上升,它可能根据投资的需要、需求不断递增。“对投资来讲,不要一年一年地看,要用一段时间,比如说项目的建设期、项目整个回报期,这样才能看出投资的趋势。”肖亚庆透露,从一段时间来看,“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资是在不断增长的。尤其是近几年,中央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年均投资增长15%,年均销售收入增长4.5%,而这些项目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他表示,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展开,投资项目的不断落地以及与当地企业的融合不断深化,相关投资会继续深化和拓展。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