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财发布2017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2017年04月26日 2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沈则瑾

  中国经济网上海426日讯(记者 沈则瑾)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日前在上海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报告指出,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好于市场预期。 

  报告认为这与近一个时期以来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来为增长托底的大背景有关,同时由于《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等改革文件的出台和落实,也使得民企和社会信心提振,民间投资回升明显,助推实体经济有所好转。 

  报告提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有如下特征: 

  (一)消费平稳,投资回升,出口反弹,总需求结构有所调整。 

  消费信心上升,增速基本平稳。2017年一季度消费名义累计同比增速10%,消费者信心、满意和预期指数均有所上升; 

  投资名义增速回升,民间投资回暖。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2%,比2016年全年累计增速8.1%提高了1.1个百分点; 

  进出口贸易增速大幅提高,贸易顺差较2016年同期有所减小; 

  一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出现明显好转,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90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者约523万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环比分别上升30.2%29.8%,相较20162-4季度的环比持续下跌,恢复势头强劲。 

  (二)CPI冲高回落,PPI上涨较快。 

  一季度食品对CPI的贡献较2016年同期明显下降,从而使得CPI在2、3份显著下降。 

  (三)M1/M2增速明显回落,社会融资转向非标,利率水平总体上升。 

  从货币供应来看,2017年一季度M1M2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8.8%10.6%M212%的目标增速低1.4个百分点。从货币需求来看,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量为6.9万亿元,同比多增2299.7亿元。 

  (四)财政收支大幅增长。 

  一季度财政收入和支出双双大幅增长,截至3月底,全国公共财政收入4.44万亿元,同比增长14.1%;财政支出4.6万亿元,同比增幅21%。一季度累计财政赤字1551亿元,20年来首次出现财政赤字,显示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加大,财政投放节奏加快。考虑到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38万亿元预算赤字安排以及3%的赤字率控制线,财政政策后期尚有空间。 

  报告认为,从数据上看,2017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得到了一定的贯彻,但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因素依然很多,其中相对比较突出的风险集中在房地产市场风险、人民币中长期走势仍承压、政府债务还息负担增加等方面。 

  报告最后指出,中国经济要延续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需要处理好短期宏观经济政策与中长期改革之间的辩证关系。 

  具体而言,报告建议: 

  在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一方面在财政吃紧的现实约束下应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质量和效率,引导和激发社会投资的跟进,另一方面要根据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平衡好货币信贷松紧度,处理好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与金融风险防控的关系。 

  进一步深化房地产市场供给侧改革,以市场化手段而非行政手段稳定市场预期和平衡市场供求。短期的限购政策效果已呈现边际递减的现象,并且还给市场一旦政策放松就出现价格反扑的预期,更重要的还是土地改革、户籍改革及房产税改革等长效机制建设。 

  稳定的经济增长是稳定的汇率的基础。在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人民币汇率企稳的背景下,应不失时机地着手稳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根据国际汇市和市场供求变化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并通过信息沟通提高汇率政策透明度,加强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 

  进一步深化市场化导向的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从产能过剩行业、一般性竞争行业中退出,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同时在市场准入、融资条件、政府服务等方面同等对待民营经济,让社会和民营企业信心不断增强,巩固民间投资回升的良好态势,支撑经济发展的长远可持续性。 

  报告认为,短期政策可提振中国经济于一时,但长久发展之计还在于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应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及其改革落地的执行力问题。只有改革真能到位,才能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之实际增长率接近潜在增长率和推高潜在增长率。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