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雅江“植绿人”边久:绿水青山真能变成“金山银山”

2017年04月21日 06: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四月的雅鲁藏布江河岸,暖风习习,绿意盎然,一排排树木吐露着无限生机。穿过树林,一群工人正忙着栽种新的苗木,增添绿色“储备军”。

  边久是这片“绿色长廊”的“创造者”和“守护人”。帽檐下的边久皮肤黝黑,眼神坚定,给新苗培土的一双大手苍劲有力。

  30多年前,他怎么也没想到,通过植树造林,能创造数百万的价值,能真的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边久的个体苗圃基地正是最忙碌的时节

  放羊娃“植绿”雅江边

  扎囊,藏语意为“刺树沟内,山桃林中”。地处西藏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土地沙化严重,种树困难很大。

  1959年出生在这块土地的边久早年家境不富裕,是一个大家说的“放羊娃”。放羊的时候,在树底下看到树叶落下来,一个种树的想法在他的心里生长。

  上世纪80年代末,边久组织带领罗堆村十二名贫困户,从承建民房开始经营规模发展到承包修建护林房。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队伍的壮大和资金实力的不断增强,边久成为扎囊县乃至山南地区声誉很好的农民个体“小老板”。2000年到2003年,边久分别在乃东县结巴乡境内开荒76亩、310亩进行整地、打机井、修水渠、盖护林房等建立了苗圃基地。2004年,法人为边久的扎囊县首个个体苗圃基地建立起来。

  苗圃基地成立后,边久通过购买育苗生产书籍,并到各地采购树苗,摸索出适宜在这片土地生长的56个树木品种。此外,边久还开展培训,带头勤学苦钻,栽苗育苗。

  提到边久,山南市林业局营林科科长洛桑?索朗由衷佩服,说边久这样一位半路出家的植树育林人,往往让他们这些大学生自叹不如。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随着没完没了地“折腾”,边久的个体苗圃基地不断壮大。到目前,基地有经济林木、绿化林木、治沙工程等类型的各种苗木260余万株,年均出圃苗木40余万株。拥有常年固定性民工68人(其中专业技术及技能人才30名),季节性民工达到273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边久用实践证明了这句话。如今苗圃基地年产值达200余万,同时承包工程造林,园林绿化、防砂治沙等,年获利几百万元。

  可这样的金山银山,边久并不想一个人享有,边久希望身边的乡亲们也能过上好日子。

  山南地区的一些单位想搞绿化,但由于资金等原因无法进行。边久听说后找上门去,把树苗提供给他们,并约定“三年后如果树苗成活了,我一分钱都不要。但如果管护不好,导致树苗死掉,我就要加倍收费。”边久用这种方法鼓励大家都来搞绿化。

  今年是尼玛次仁跟随边久从事植树育林工作的第18个年头。尼玛次仁把大部分时间投入边久苗木生产基地,6000块的工资可以支撑一家的生活。和尼玛次仁一样,跟着边久工作的还有很多村民。其中,群久来这里时间短一些,但也有五六年了。在这些工友心中,边久是名副其实的致富“领路人”。

  “我愿化作一片树叶”

  到现在,边久已经在被喻为“造林禁区”的土地上走过了长达30多年的造林征程。这30多年,边久不仅践行着自己的绿色梦想,还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直接出资帮扶附近的村民。

  2002年,边久无偿投资6万元为贫困户努宗盖房;2003年,帮助罗堆村、热瓦村无偿提供木料、沙石料、水泥、钢筋等建材折价7万余元;2004年,投资12万元为罗堆村落实了人畜饮水建设;2005年以来解决了他家附近纳组3户搬迁户的15亩耕地每年的灌溉问题......

  “边久做人能做到这份儿上,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一位和边久打过多年交道的老藏人说。

  提到未来,边久望了望远方,说:“等到哪一天没有更多的地方去种树,就在现有的林业基础上发展旅游业、参观业,那时会有更多人能享受到树林带来的健康和惬意。”

  边久希望自己的植绿事业被不断继承下去。边久的第二个孩子罗布原本在小学当语文老师,在父亲的影响下,辞职回苗圃工作。村民们都说:“边久的绿化事业后继有人啦。”

  中午收工,整个拉萨日光倾城,边久苗圃的树荫下却凉快宜人。边久接过妻子递过来的酥油茶,缓缓地说:“当我百年之后,灵魂或许会变成枝头的一片绿叶,或者树上的一只鸟儿。”(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