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重庆老商圈念起“融”字诀

2017年03月21日 07:1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①解放碑商圈核心区域。

  ②位于解放碑商圈的环球金融中心。

  ③位于解放碑商圈的国泰艺术中心。经济日报记者 吴陆牧摄

  近年来,重庆老牌商圈解放碑商圈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整合自身资源,变同质化为特色化、变碎片化为集聚化、变粗放化为精细化,并顺应当前社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走出了一条以商业商务为主导,文化创意为引领,都市旅游为基础,线上线下共发展的道路

  今年春节期间,52岁的张燕从外地回到重庆,当她来到解放碑商圈,看到川流不息的人流和众多国际一线品牌时,不禁感慨商圈的变化之大,“不仅面积扩大了,业态也更加高端,各种国际时尚元素触手可及”。

  解放碑是重庆最老牌的商圈,也是重庆商务商贸最活跃、总部企业最集中的现代服务业核心区。最近几年,解放碑商圈紧扣转型升级主基调,以高端、精品、特色作为发展方向,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转型升级之路。

  数据显示,解放碑商圈目前拥有73家世界500强企业、6000多家高端商务服务机构、101家总部及重点企业……2016年,解放碑区域GDP达到629.5亿元,商品销售额达217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02亿元,稳居重庆市各大商圈之首。

  提升消费品质,拓展商务业态

  解放碑CBD管委会主任曾晖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重庆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集中展示区,解放碑在新常态下要焕发新活力,突出主体担当性,擦亮重庆窗口,始终占据重庆最具影响力、活力和魅力的标志性中央商务区制高点,就必须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

  走进位于解放碑商圈的八一路好吃街,你会发现,除了传统的临街小吃,一些更具体验、更有品位、更加丰富的品牌、业态竞相入驻,八一路二期集装箱商铺正式开街,市民可以在这里慢下来,细细品味重庆美食。解放军剧院依托八一路“好吃街”影响力,着力引进名特小吃、商务正餐等各类餐饮业态,使剧院兼具美食中心特色。

  这两年,解放碑商圈围绕“时尚之都、不夜之城”的定位,依托八一路好吃街、30度街吧等,大力发展夜市经济,不仅对较场口夜市实施了灯饰、花车等硬件升级,还新引入“蜂88”、“苏格·上水”、“V-SHOW”等品牌商家50余个,区域夜市消费商家总量超过400家,目前教场口夜市消费业态更加丰富,氛围更加浓厚,品质明显提升。

  在解放碑核心区域,改造项目一共实施了39个,仅去年就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成功盘活永众大厦等老旧楼宇,引进优帕克服务式公寓等高端品牌,消化存量载体超过45万平方米。

  在解决增量方面,解放碑商圈立足建设高档载体,完善产业配套,“筑巢引凤”。通过引导海航保利、环球金融中心等新建载体,在硬件配置、业态定位等方面改造升级,目前,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建设总规模超过800万平方米。

  除了不断提升品质、拓展业态,解放碑商圈的转型升级还体现为产业能级的提升,具体表现为产业的特色发展、规模化集聚和精细化管理。

  记者了解到,最近几年,解放碑商圈的发展实现了3个转变:首先是变同质化为特色化。以“高端产业、商端品牌、高端人才”的“三高战略”为抓手,着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初步形成了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金融、商贸等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其次是变碎片化为集聚化。结合楼宇发展现状,采用贴标签方式,通过政策引导、定向引进,吸引同一产业链企业向特定楼宇集聚,初步形成海航保利——涉外商务大楼、新华国际——钻石珠宝大楼、纽约纽约——美丽产业大楼等一批特色功能楼宇。

  再有就是变粗放化为精细化。通过提升物业服务和政务服务,对老旧楼宇,“点对点”指导业务,促进楼宇改进物管水平;对新建楼宇,通过政策奖励,鼓励引进优质物管企业。

  融合商旅文,联动线上线下

  今年1月6日至2月17日,2017“爱上解放碑”新年金街欢活动在解放碑商圈举行。活动分为“路过全世界”、“声动全世界”、“点亮全世界”、“约拍全世界”和“欢聚全世界”5大主题板块,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赢得受众好评。这是一场集聚商气和人气的商旅文营销活动,数据显示,40多天的时间里,解放碑商圈共吸引游客280多万人次,较平时上涨21%。

  “在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我们将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问题和需求两端发力,通过举办‘爱上解放碑’系列高品质活动,有效提升夜间人气和活力。”曾晖说。

  近年来,解放碑CBD管委会联动渝中区商务局、旅游局、文化委等部门,持续开展线上、线下互动营销,推动商圈从单一的传统卖场式商贸集聚转向涵盖商贸、商务、文化、旅游等多业态复合化、联动式发展。

  在解放碑,商旅文融合发展有基础、有条件。一方面,解放碑是重庆的“文化符号”,当地素有“3000年江州府,800年重庆城,100年解放碑”的说法。

  另一方面,解放碑商圈集聚了众多文化、商业、旅游业态,正策划通过“形态优化+业态调整+灯饰提升”,全方位营造艺术街区氛围,目前已成功引进当当实体书店等知名文化品牌。

  此外,解放碑商圈还在开展老旧地块有机更新,加快鲁祖庙、戴家巷等山城老街区建设,依托匠人文化、花艺文化等资源,植入具有重庆特色的景观形态和文化创意产业业态,推动老城区的产城融合和活力复兴。

  为了加速商旅文融合,渝中区不断优化解放碑商圈配套设施建设,比如在解决交通拥堵方面,建设了全国首个高密度商业街下的地下交通环道——解放碑地下环道。据了解,该环道建成后,将连通解放碑地下的24个车库,分流地面约30%的交通流量,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同时,解放碑商圈还积极顺应发展新趋势、引领发展新潮流,积极探索智慧商圈建设,“爱尚解放碑”微信服务号即将正式上线,市民游客可以通过手机端,实现“3D导览”、“在线咨询”、“人才服务”等特色功能,商圈购物休闲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如今,解放碑商圈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一个以商业商务为主导,文化创意为引领,都市旅游为基础,线上线下共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逐渐成形。(经济日报记者 吴陆牧)

  创造有价值的体验

    截至重庆解放碑商圈报道亮相,本版“都市商圈何去何从”系列报道暂告一段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都市商圈也正经历着改革变化的阵痛,不管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城市商圈几乎都曾历经繁华,又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现实困境。从本报记者的采访中也可以发现,都市商圈正在努力寻找着自己的破局之道,高端商圈转型、社区商圈崛起、商圈植入文旅基因、老商圈改造升级……我们的报道反映出的只是几种目前尝试的类型,还有很多城市商圈正在不断探索。不过,管中窥豹,从这些报道中还是能够看到都市商圈下一阶段发展的共性之处——迎合消费者需求,大力发展体验式消费,才是未来发展的王道。

  如今的消费者,充分享受到了网络带来的购物便利,能买到基本的商品和服务已不能吸引消费者在商圈停住脚步。此时,在消费商品和接受服务时能体验到不一样的感受,是如今不少消费者选择逛商圈的理由。这恰恰与体验经济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即创造并向消费者提供各种具有价值的体验,这种“有价值的体验”可以是有保障又可心的购物体验;可以是优美的环境、轻柔的背景音乐、艺术化的商品码放等舒适体验;还可以是各种新鲜乐活的娱乐体验、充满未来感和新奇事物的知识体验等。城市中的人们毕竟是需要社交的,当商圈让消费者感受到各种需求被满足,开始流连忘返、津津乐道时,商圈也就找到了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

  曾经在城市中令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大型商场,多以“高大上”为标配,是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集合区。如今,都市商圈的形态开始出现分化、裂变,最终能够创造出有价值的消费体验,打造出独特城市生活空间的都市商圈,将是未来的方向。(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雅静)

(责任编辑:梁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