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书写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故事

2017年03月12日 09:1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2日讯(记者 佘惠敏 李盛丹歌)156家国家高新区和17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不是太多了,它们都干了啥?量子通信、脑科学、人工智能,我国又要点亮哪些科技树?要让科研人员别为繁事琐事操心,科研经费又该怎么花、如何管?3月11日下午3时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对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一一予以解答。  

  怎么赚钱?  

  中国高新区好样的!  

  去年我国已有146所国家高新区,最近又批准了10个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我国现有156家国家高新区、17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行军、排头兵、领头雁,书写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故事。”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回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提问时表示,现在有统计的146家国家高新区,发展劲头十分强劲,“十二五”期间营业收入保持了年均17%的增长速度。而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他们所在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武汉东湖、湖南长株潭、四川成都,这几年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在30%左右的增速,北京中关村为北京贡献了24.7%的GDP,张江自创区税收同比增长25.5%,苏南自创区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9.7%。  

  高新区还是国家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和前沿阵地。2016年高新区率先进行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试点,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去年又开展了投贷联动试点,带动产业的发展。武汉东湖的工研院改革、中关村的央地融合创新、浙江的知识产权交易和科技成果竞拍等都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按万钢部长提供的数字,高新区和自创区们,不仅在赚钱方面杠杠的,在孵育双创方面也是妥妥的:在自创区和高新区的带动下,全国众创空间数量达4298家,与360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00多家加速器形成企业孵化服务链条,服务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超过40万家,培育上市挂牌企业近千家,提供180万个就业岗位,形成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  

  怎么花钱?  

  给科学家配财务助理!  

  很多科研人员都反应过申请科研经费和项目太繁琐的问题,以至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添上了这句话:“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万钢表示,科研财务助理可以有!  

  万钢说,去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措施,给予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更大的自主权。为减轻科研人员在项目经费预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负担,从繁杂的预算编制、费用报销等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所在研究单位和课题组可以配置科研财务助理,协助做好各项经费支出的工作。财务助理费用,可以从科研单位的间接费当中支出,也可以从科研项目劳务费中支出。“这样的话,有专人帮助科学家做一些像出差报销、购买、填表等事情,把科研人员的时间留出来,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做科研。”  

  万钢表示,科研人员认为繁事琐事多,还有一个检查多、评审多的原因,这是分头管理造成的。因此,还将进一步要求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规范管理,把各部门需要检查的内容集合起来,每年减少检查次数,减少检查项目比例,共享检查结果,减轻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负担。“总的来说,今后的做法就是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检查上做减法,在管理方面更多赋予高校、院所自主权。”万钢说。  

  万钢要满足的还不止科学家,他表示,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我们不但要注意集聚天下英才,使各国科学家都能够到中国来,参与我们的创新事业,还要培养骨干科技人才,更重要的是,要使青年人才特别是大国工匠、职业农民这些技能型人才都能够为科技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怎么定向?  

  2030-重大项目将增纳“人工智能”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捷报频传,点亮很多科技树,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16个科技重大专项不少已开花结果。去年“十三五”国家科技规划中又提出了15个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大伙儿都很关心这15个“小目标”啥时候开始干?  

  万钢表示,这15个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里,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专项已经启动,深海空间站、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都已经开始,预计两年当中,这些重大项目都要启动实施。  

  万钢表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与国家战略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从2016年开始,实施周期到2030年。它们和2006年开始实施、到2020年结束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将形成一个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  

  重大专项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两者在领域分布上有相关性,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能源环境、生物健康、海洋天空等五大领域,遴选体现战略必争、重大关键、前瞻引领、切实可行等基本原则。例如,在先进制造领域,过去有高端数控机床、大飞机两个重大专项,这次面向2030又部署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新材料三个重大项目。     

  当然了,重大项目也不是制定一次就管十几年,它还能进行动态调整。比如从去年“网红”到今年的人工智能,万钢就透露,正在论证,可能纳入。“对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我们还实施了动态调整机制。比如,人工智能经过60年的积淀,从去年开始在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和群体智能等方面,都出现重要新进展。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项目,我们正在进行论证。”说起人工智能的研究现状,他还点赞说,“我们的企业也很给力!”  

  万钢表示,目前中央正在联系科学界、企业界专家和一些年轻的创业者,共同研究制定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规划,预计两会后该规划就可以出台。中央财政也将设立专项,用于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发展。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