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尤小平:企业抱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亟待制度保障

2017年03月07日 1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记者 李焱 专栏)“‘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深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改革开放近4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只有树立全球视野,整合国内外资源,抢抓国内外市场,谋划‘走出去’战略,才能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摄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涉及65个国家,总人口超44亿,占全球的60%以上;年生产总值超2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30%。沿线国家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五次提到“一带一路”。其中一节专门提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建设,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

  尤小平表示,党的十六大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目前我国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建设了118个经贸合作区。近几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及经济结构深入调整,供给侧改革不断加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已从“引进来”为主逐渐转变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尤其是经济新常态下,一些发展壮大具有产业优势的企业,正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在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中,带动企业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实现了优势互补,促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成为了行业的领跑者。

  成绩固然喜人,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小平代表指出,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还只在初级阶段,由于政策体系不完备、服务机制不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等原因,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获得“红利”的同时,还面临很多挑战与障碍,还需要慢慢适应、慢慢摸索。尤其是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自发、零散、“单打独斗式”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不利于企业自身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建立和维护国家的良好形象。

  如何应对挑战、破除障碍?尤小平提出,“三位一体”完善法律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应急机制、有序组织优势产业上下游抱团“走出去”非常必要。

  为此,他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制度保障。政府有关部门应接轨国外法律体系,尽快研究制定境外投资法、保险法等相关法律,为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加强指导支持。建议设立国家“一带一路”发展促进机构,通过加强与发改、商务、外事、海关等职能部门及银行、基金、协会、商会等机构的沟通协调、资源整合,共同搭建一个综合性服务平台,并在政策法规、融资渠道、外汇管理、风险评估、信息咨询、争端解决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

  三是建立应急机制,保护合法权益。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境外使馆、境内外协会、商会等机构,建立健全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对境外投资中可能遇到的政局动荡等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解决走出去企业的重大、突发问题,切实保障走出去企业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加强组织引导,推动健康发展。建议各级政府部门或有条件的行业协会、大型企业在具有战略性资源和新兴市场国家建立海外园区,并有序组织我国优势产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走出去”,提高企业走出去的组织化程度,以进一步推进行业自律,增强产业协同,提升整体竞争力,避免出现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代表委员小资料:

  尤小平: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上海华峰超纤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担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更多报道请见 “稳中求进 团结奋进——2017全国两会专题”

(责任编辑: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