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仅是多了二维码!

2017年03月05日 18: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3月5日讯 (记者何川 专栏)“看这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你发现了什么新东西没?”

  在人民大会堂一楼大厅内的热闹人群中,我把刚刚“抢到”的一份政府工作报告材料递给随行的同事。作为一位连续跑会的老记者,他只瞅一眼了,就扬起了嘴角,指了指报告首页的右上角说,“呵,这儿多了个二维码。”

  不错,较往年不同的是,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首页,多了一个硬币大小的二维码。看到这种新鲜事儿,媒体从业者的天性驱使我们要赶紧尝试、要强势“围观”。我拿起手机扫一扫。哟,真不得了,手机屏幕上直接出现了关于2016年政府主要指标任务完成情况的小视屏和图解,比如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新增就业等重要经济数据一览无余,整个看起来重点突出、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正在赞叹设计者的巧妙用心之时,发现周围的不少代表委员和记者跟我一样。很多人一手拿着《政府工作报告》,一手用手机在扫报告首页的二维码,有的还说“赶紧转发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了给这个小创意“点赞”。

  这时,我不禁有些感叹。记得前些年跑会,一般都是起个大早来到人民大会堂,然后在刺骨寒风中排了1个多小时的长队。进门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第一件事儿就是赶紧跑过去“抢报告”。为何要这么“抢”?一方面,第一时间抢到报告,就意味着第一时间能获取了这份新闻价值含金量高的材料,那种感觉仿佛是搞到了“独家消息”,自豪感爆棚;另一方面,实在是“僧多粥少”,去晚了的话,报告一会儿就没了,只剩下悔恨和自责。

  现在有了这个二维码,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即使只抢到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当然也可借阅一下他人的,然后再简单扫描一下,就能了解政府去年全年取得的重要成果,更加便利了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们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算得上是一种突破。

  但这个小小的创新举措,不仅仅便利于新闻媒体从业者,它也便利了那些行业各异、文化水平不一的代表委员们。同时,它也不仅仅是利用新技术、新方法通俗化地报告政府工作的尝试,它更象征着政府部门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推动政务公开的态度转变。

  权在用,民在看。公开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能不能及时公开信息、如何做到信息透明阳光,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积极运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人民群众看得明明白白、能理解得更透彻,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也就是每年召开两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记得去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明确表示,“尤其是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措施,财政预算收支情况等,都应该加大公开的力度,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一览无余。”

  如今,总理的承诺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得到了兑现。

  更多报道请见 “稳中求进 团结奋进——2017全国两会专题”

(责任编辑:马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