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打造外贸持续发展新动能

2017年02月05日 06:1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王晓红

  □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进入新阶段。外贸传统动能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新的动能成长势头明显加快

  □ 面临新形势,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巩固和提升传统竞争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打造外贸持续发展新动能

  2017年外贸走势如何,备受关注。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进入新阶段。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外需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外贸下行压力加大。面对新形势,稳定心态、保持战略定力十分重要。促进外贸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是促就业、惠民生,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推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下由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关键所在。前不久印发的《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推动外贸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有利机遇、顺势而为,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坚持短期政策与长期战略相结合,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性和联动性,切实推动外贸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由规模速度增长和低成本价格竞争向优质优价和优进优出转变;切实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

  积极培育外贸新优势

  实施贸易强国战略的第一要务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尤其要注重提高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比如,德国并不是世界贸易第一大国,但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和贸易强国,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很强,多数小企业都具有自主研发设计能力,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专利,从而形成全球产业链和全球市场。为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着眼于提升制造业价值创造能力、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要多策并举释放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产品设计研发、系统集成和服务模式创新能力,加快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促进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转型,形成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率竞争优势。

  拓展贸易发展空间

  要注重发挥全球自贸区战略、对外投资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的综合优势,拓展贸易发展空间。

  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全球自贸区网络,提高已有自贸区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则要重视发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对出口的带动作用。近两年来,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和产能合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不仅逐步实现了国内富裕产能等转移,而且带动了机械、装备、零部件等出口。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有效带动了大型成套设备、零部件、高铁等产品出口及金融、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科技咨询等服务出口,有效拓展了新兴市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通过积极推动海外投资和产能合作,提升贸易层次和转型升级能力。

  推动出口价值链攀升

  加工贸易企业仍是我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存量巨大,为此,应积极利用已经形成的优势盘活存量,推动转型升级。一方面要促使加工贸易企业通过提高自主研发设计能力、构建自主营销网络渠道向自主品牌发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延伸跨国公司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制造和服务全产业链发展布局和新的价值增值空间。为此,应积极利用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及紧密的合作关系,重点引进跨国公司研发设计、资金结算、供应链管理、数据中心、共享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围绕加工制造业集聚服务业,促使加工贸易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提高国内企业配套能力,形成制造与服务融合、上下游产业融合、内外资企业融合的发展态势,推动出口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

  加快模式融合创新

  互联网经济带来了全球贸易模式、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的快速创新,也正在加速传统贸易与互联网贸易紧密融合,为我们拓宽贸易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利机遇。一要鼓励规范发展跨境电商,加快建立管理体系、监管体系和统计体系。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十分迅速并具有世界领先优势,成为推动未来贸易发展的新增长点。但在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引导其健康发展。二要加快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促进其综合化、平台化、网络化运营,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帮助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降低综合成本。

  加强政策协调联动

  要注重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性和联动性,发挥政策组合拳作用。应加强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的协调联动。尤其可考虑加大税费减免力度,推动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和融资模式创新,切实解决外贸企业税负重、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降低综合成本,提高竞争力。注重发挥自贸试验区的示范作用,加快探索利用外资体制创新,营造良好外商投资环境,发挥外资企业对出口和产业升级的拉动作用。

  深化体制改革与服务创新

  应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用工制度等方面加快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推广“通关一体化”“一站式办公”“单一窗口”等高效管理模式,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政策透明度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信息服务、法律咨询、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者王晓红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石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