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鸡年春节的N种过法 你可能永远都无法体验

2017年01月29日 14:29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新春佳节,全国各地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中。与家人团聚、其乐融融,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过年记忆。但是总有一些人,他们的过年方式与众不同。他们中间有大熊猫的饲养员、有穿着龙袍祭祀大地的演员、有产科忙碌的医生、有古庙里的守护者、有铁路隧道里的打冰人……,或许你我永远都无法体验他们经历的“年味儿”,但我们知道,为了社会的安康、为了其他人的幸福,他们始终在默默在坚守——。

  1、“熊猫奶爸”邹文勇: 春节留守照顾“熊猫宝贝”

  1月27日,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熊猫奶爸”邹文勇为一只大熊猫喂食。

  春节期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的10余名“熊猫奶爸”和“熊猫奶妈”们仍将忙碌,打扫大熊猫的圈舍、投放新鲜竹子、观察大熊猫的活动等,悉心照料大熊猫,与它们一起过年。

  2、地坛公园的“乾隆爷”:半小时跪地10次叩头30个

  近一米八的个头,裹着厚实的棉袄棉靴,60岁的齐学恩已经在地坛祭地活动中扮演了27年的乾隆皇帝。从1990年开始,每年的春节,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地坛祭地的表演中,半个小时需要跪10次,磕30个头。

  演了20多年的皇帝,公园的很多工作人员不知道他的名字,都用“老皇帝”代替。然而谈起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他说:“穿上龙袍我就认真做事儿,不穿龙袍我就地坛公园一工人,每年春节上午演完,下午脱了龙袍我就去东门帮忙售票。戴上帽子,谁也看不出来。” 齐学恩说,自己是地坛公园普普通通的工人,只不过在角色的变换中,看淡了生死富贵,看开了是非恩怨。今年60岁的他已到退休年龄,“明年退不退休我现在还不知道,听领导安排,如果领导允许,我还会继续演出的。”

  3、春晚舞台的“下蛋萌娃”:表演节目时有点不好意思

  除夕围坐看春晚,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要做第一个标准动作。1月27日晚,2017鸡年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与在家看电视的亿万家庭不同,有一群人他们却是在舞台上感受了除夕的氛围。在鸡年春晚中,由空军蓝天幼儿艺术团一群小萌娃带来的节目《金鸡报晓》中,一群“小鸡”在舞台上蹦蹦跳跳。在这其中,有一组下蛋的“小鸡”走红网络。原来网友扒出了此前其中一位“下蛋小鸡”萌娃的采访,在采访中,小男孩有点害羞腼腆的表示“下蛋的时候有点下不出来,因为男孩下蛋有点不好意思。”童言无忌萌翻网友,不少人网友表示“下蛋男孩太可爱了”、“好单纯好不做作,哈哈”。

  4、产科“娘子军”:迎接鸡年宝宝的不眠夜

  除夕当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饭、看春晚、守岁,其乐融融,本该是再寻常不过的年三十一幕,但在重庆市江津区杜市中心卫生院的妇产科,却有这样一群“娘子军”,上演着一幕幕不一样的除夕夜。除夕当晚,医院共收治三名产妇,做胎心监护、产前检查、与家属谈话签字……妇产科的忙碌程度,可以想象。其中一名产妇胎儿脐带绕颈二周,产程延长,选择以剖腹产手术,无影灯下,一个个忙碌的身影穿梭着,经过一个小时才结束。另两名产妇正在待产,还有一个不眠之夜正在等待她们。妇产科主任陈元敏说,即便是万家灯火、合家团圆的除夕夜,对于她们来说,也只不过是又一个平常的工作日,甚至意味着会更加繁忙。她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用双手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同时带给产妇所在家庭的是满脸的幸福和无尽的喜悦。

  5、王东捷的除夕夜:在寂静的古庙里守岁

  大年初一凌晨,北京市文物监察执法队调研员王东捷结束一天的巡查回到家里。这是他参与的第二十次除夕夜查。从除夕中午到大年初一凌晨两点,从北二环的孔庙、国子监到南六环的西周燕都博物馆,20余家重点文保单不能有一处遗漏。每年在古建里守岁,是王东捷和众多文保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古建最怕火,除夕那天中午,王东捷就赶到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开始一天的文物安全巡查。下午三时,王东捷来到了东岳庙,这是除夕白天在市区巡查的最后一站,之后就要赶赴位于房山的北京西周燕都博物馆。王东捷说,虽然每次检查内容差不多,但不敢有丝毫懈怠。“全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能有一点闪失”。

  6、一家三口铁路人:岗位上团聚也是一种幸福

  1月27日农历大年三十,正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武汉铁路局云梦车站客运主任值班员刘凤红一家三口一大清早就来到单位接班上岗,这一天他们都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

  刘凤红一家都在云梦车站上班,丈夫林荣富是车站的备班调车区长,儿子林桐是一名车站连结员。每到春节万家团聚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因工作总是离多聚少。今年的大年三十,刘凤红一家三人碰巧被安排同时值班,全家的团圆梦就将在工作岗位上实现。

  虽然工作在一个车站,但由于刘凤红每天早晨六、七点钟出门,晚上九、十点钟回家,加上客运、行车、调车班次不同,交接班时间也不一样,一家三口经常不能在家见面,节假日和春运期间更是如此。夫妻、父子、母子有时因工作径路的重合会在站台上相遇,他们就抓紧利用这个机会聊上几句,然后又各忙各的工作。

  “今年大年三十我们一家人能在岗位上团聚,也是一种幸福。这段珍贵的记忆会留在我们的心里。”刘凤红说。

  7、消防官兵:神经绷紧的除夕年夜饭

  除夕,正是万家团聚之时。而每年到了除夕夜,却是消防官兵最为忙碌的时候。1月27日晚上5点30分,连云港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消防官兵齐聚在装点一新的食堂,红灯笼、彩色拉花、倒贴的“福”字,官兵们欢声笑语,营造出一片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战士们一年到头特别辛苦,今晚队里安排干部站岗,把这个时间让给战士,让他们放松一下,在中队里好好吃个年夜饭。”特勤中队中队长陆正说。

  8、博物馆讲解员刘畅:和全国游客一起过年

  对于国内博物馆而言,除周一闭馆整理外,基本遵循节假日不休、双休日不休的行业规则,春节同样如此。在这里,有一群人,春节对他们来说可能不是团聚,更多的则是坚守。作为一名普通的讲解员,自从来到沈阳张氏帅府博物馆走上讲解员岗位,刘畅就没有休过春节假,今年春节她还是没能回到丹东老家和父母一起过年。面对“春节没能回家,有没有觉得遗憾?”这个问题,她爽朗地回答:“那有什么遗憾!这不是还有这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起陪我过年么!”

  9、确保铁路安全的打冰人:隧道内敲开“冰帘洞”

  全长1872米的郝家圪楞隧道座落在呼准铁路线113公里处,日均通过煤炭大列100余趟。由于山体地下水源丰富,每年12月至次年3月,隧道内滴水成冰,整个隧道就成了“冰帘洞”。冰害随着渗水不断发展,一旦侵入接触网限界或覆盖轨道,轻则逼停列车,重则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保证铁路运输安全,铁路职工们每天都要进入隧道进行打冰作业。在春运期间的北方,不少“打冰人”为了确保春运铁路的安全畅通,不得不在黑暗寒冷的隧道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春节。

  10、维和战士鹿志芳:40度高温下紧张有序迎新年

  在全国人民欢度新春佳节的日子里,远离祖国的2400多名中国维和官兵,一边继续执行维和任务,一边以各种形式紧张有序过大年。

  在南苏丹,此时正值旱季,气温高达40余摄氏度,驻扎在首都朱巴的中国维和步兵营官兵每天都要担负难民营警戒、城区巡逻、武装护卫等任务。每次巡逻归来,官兵浑身上下都会覆盖上一层厚厚的土黄色沙土,汗水在脸颊上冲刷出道道沟壑。因为春节并不是联合国的法定假日,即使是除夕之夜,他们仍要坚守在战位上,用赤胆忠诚向祖国和人民献礼。

  维和步兵营班长鹿志芳面对镜头对儿子表达了自己的此刻的心情,他说:儿子,你今年快三岁了,爸爸却只陪了你五十三天,我感觉很对不起你。但是希望你长大了能够了解,爸爸所执行的任务光荣、神圣。(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 张翔 韩肖 综合)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