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架起农民工读书脱贫的桥梁:访农桥读书会发起人杨东平

2017年01月23日 10:58   来源:理论网   郭丽娟

  农桥读书会发起人杨东平

  编者按:1月11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农民日报社、中央党校理论网、金盾出版社共同主办,农桥读书会承办的“培育新型农民工农桥读书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蒋正华、顾秀莲,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理事长沈建国,农桥读书会发起人杨东平等出席活动。500多位农民工代表齐聚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聆听专家演讲、交流了读书体会。读书活动结束后,记者专访了农桥读书会发起人杨东平先生。

  记者:农民工读书会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这对于广大农民工来说是一件非常激动人心的事情。作为农桥读书会的发起人,请您谈谈举办农桥读书会的初衷和目的。

  杨东平:我们为什么要把这次读书会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主要是让广大农民工来到这个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的神圣殿堂,来感受自己是这个国家的建设者,也是国家的主人翁。这次读书会,来自全国各个工作岗位上的500多位农民工代表齐聚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交流读书学习的体会,畅谈在阅读中致富的快乐。

  为了推动农民工读书,去年2月2日,我们依托农桥网成立了农桥读书会,目的是希望农民工多读书,读好书,用文化武装头脑,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读书会成立一年来,举办了多次读书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外,农桥读书会还开展了向农民工赠书、推动农民工阅读活动,包括深入到四川、贵州、新疆、湖北、云南等地农村和城市的大型建筑工地现场赠书,开展交流。激发了农民工的读书热情,有力地帮助了农民工提高就业能力和家乡的脱贫,受到农民工的热烈欢迎。

  这次读书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要“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重要指示的系列活动,也是《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后的第一次大型阅读活动。我国2.7亿农民工是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需要帮助的阅读群体,为广大农民工提供读书的条件,使他们在阅读中提高文化素养、劳动技能和创业本领,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广大农民工只有多读书,多学习,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素养,提高专业技能,胜任价值更高的工作,从而摆脱贫困。我们要通过读书活动,使农民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通过读书提高知识和技能,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技能,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新一代农民工。

  总之,摆脱贫困,是党中央的重大迫切任务,也牵动着全社会的心。我们提出扶贫扶智,把读书和脱贫结合到一起,就是要为农民工提供读书的条件,通过读书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就业致富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和家乡的贫困面貌。

  记者:我们看到,读书会向农民工赠阅了您参与主编的《新型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两本书。您能谈谈这两本书的情况吗?

  杨东平:面对亿万农民工兄弟姐妹,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应当如何抉择,如何尽最大可能保障农民工朋友的权益?如何让这些可爱的城市建设者与城市人一样,平等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落到具体,就是如何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进城务工又该如何做足充分准备,如何借进城务工实现人生的改变?在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蒋正华,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理事长沈建国等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与沈建国副主席共同主编《新型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两本书。

  记者:既然这次读书会的主角是农民工,那么就请您谈谈《新型农民工》这本书。

  杨东平:在编写《新型农民工》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力求通俗、易懂、实用,在编委会成员和金盾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目标实现了。自去年出版以来,这本小书深受广大农民工朋友欢迎,这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新型农民工》这本书旨在告诉所有农民工朋友,如何做一名有理想、学习型、创业型、职业型新型农民工,如何通过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水平,获取更好的工作。同时,书中对新型农民工可以从事的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比如公务人员、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与服务业工作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创业者等,而且对各个行业的特征与人才需求、学历与技能经验要求做了介绍。本书尤其是将新型农民工作为与城市人平等竞争的职场人,而非传统的单纯出卖体力来谋生的人。因而我们的视野更宽,给新型农民工朋友提供的资讯和建议也是宽口径的。所谓新型农民工,不过是登记为农村户籍的新一代就业创业人员罢了,或者我们也可以称他们为新型农民。

  以前,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农民工只需要打一份工、赚一点钱,每年换一个地方就行,但在新的环境下,新型农民工群体产生,传统想法已经非常落后,新型农民工朋友不但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求职,而且可以寻求升职的机会。当然,这一切都有前提条件,比如通过自考提高学历、考取技能认定证书、做老板赏识的员工、掌握与上司相处的方式、与同事搞好关系、扩大人脉等。一方面,不少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很难再为缺乏技能与经验的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中国几十年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历程中,农民工是一个非常强大而又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辛勤劳作在各个城市中,比如建筑工地、街道、矿山、运输车队等场所;但另一方面,他们当中不少人曾遭遇过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烦事,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讨薪现象就是很明显的例证。故此,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以及提升职业生存、发展能力,主动保障自己的权益,是新型农民工有必要掌握的关键知识,比如合同如何签订、发工资的时间如何保障、如何获得优惠政策与补贴、遭遇欠薪如何处理等。在维权问题上,很多农民工朋友可能不太清楚应对办法,书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相信会有帮助。其实,对于新型农民工来讲,进城务工只是谋生与赚钱的一条路。如果在各方面条件比较具备的情况下,也可以创业,比如开公司、包工等。这方面有不少的成功典范,他们都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创业前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如何避免失败,应该选择怎样的创业项目,还有如何了解回乡创业的地方扶持政策、创业要掌握哪些资源等,相信朋友们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记者:借此机会,您想对广大农民工朋友说些什么呢?

  杨东平:据统计,2014

  年,全国农民工数量已经高达2.74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朋友高达1.66亿人,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7747万人,比上年增加352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其中,受教育程度较高要求融入城镇生活的新型农民工占70%以上。大家都期望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好的职业发展与提升机会,以及更高的待遇,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问题同样也是比较严峻的。现实中,为不少的农民工朋友面临着理想工作不好找、工资不好要、工作环境差、权益得不到保障、职业技能难以提升、发展空间受限等多种问题。大量更年轻的农民工兄弟出现在务工队伍中之后,这些矛盾就显得尖锐起来。让人欣喜的是,伴随产业升级、职业环境改变,以及整个社会对农民工发展问题的重视,我们的农民工正日益成长为新型农民工。

  最后,我想对农民工兄弟姐妹说的是,编书的目的是让大家读书,读书的目的是让大家学以致用。希望有更多的农民工朋友加入农桥读书会,也希望广大农民工朋友都要认真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读书学习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学习型、创业型、职业型”的新型农民工,从而更好地融入城市,留在城市,由“新型农民工”变成未来的“新市民”。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