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间内,入驻今日头条开通政务头条号的各级党政机构从4000家发展到了3.5万家,检察、公安、司法、信访、民生、人民团体等领域众多政务新媒体搭上人工智能的快车,全年所发布的内容获得了82亿次阅读。
1月12日,在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今日头条和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端·政——当政务新媒体遇上 AI ”大会上,政务头条号2016年全年的数据新鲜出炉。
“这些数据表明移动信息分发平台,正在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信息分发效率,以完整的信息安全策略保障传播安全。让政务信息精准抵达,让人民群众分享信息红利,彰显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服务社会发展、建设网络强国中的责任和担当。”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孙凯在会上如是说。
为了推动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发展,201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央网信办也大力推动两微一端等政务新媒体资源整合,构建高效联动的移动政务矩阵。
去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推动政务传播方面展现出巨大的优势。与会专家表示,人工智能在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面,可以实现对用户进行兴趣建模,并在最恰当的时间推荐给最需要的用户,大幅提高信息分发的效率。
以今日头条为例,政务头条号的运营者只需要发稿,分发的工作全部交给平台就好了,也就是交给一套人工智能算法,这让党政机关里从事传播工作原本就十分辛苦的工作人员们,不需要花精力去做诸如涨粉之类的运营工作,把更多时间用于内容的创作,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根据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数据,在整体资讯分发市场上,算法推送的内容已经超过50%。这个趋势反映在政务新媒体领域上,则是权威信息的传播得到人工智能的有力支撑,新账号的高质内容能够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无须受粉丝数量制约。
据统计,2016年全年,政务头条号一共产生了超过500篇阅读量破百万的文章,平均每小时就有一篇“ 10万+” 政务文章诞生 。去年政务头条号还诞生了多篇1000万+,比如《十八大后第一个被判处死刑不缓刑的大老虎!这传递出什么信息?》,出自运营了一年多的政务头条号长安剑,阅读量高达1060万。
今日头条总编辑夏勇表示,在移动互联时代,政务信息应占据网络传播的制高点。人工智能赋予了政务新媒体新的动能。政务头条号在传播政府权威声音,提升政府形象,服务百姓生活,弘扬社会正能量等方面正在发挥着积极和独特的作用。
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帮助信息实现精准地理推送,让信息红利下基层。专家分析,评估政务信息的传播效果,一方面是阅读量,另一方面是精准覆盖率。大量政务信息具有地域性,只对特定范围内人群有用,此前大众媒体和社会网络都无法满足地理传播需求。而基于人工智能的地理推送解决了这个问题。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谢新洲表示,政务新媒体自下而上的传播方式因人工智能的应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政务新媒体平台的舆论先发,提高信息引导力,人工智能不仅仅体现在信息分发,还体现在信息获得和学习上。平台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学习和掌握舆论动向,把舆情报告变成事先预估的先发舆情。在舆论大规模爆发前,先进行信息的传导和有效引导。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政务新媒体平台搜集民意,提高政民互动。政务新媒体平台不仅要向民众传播信息,还需要承担政府和民众沟通的重要平台,因此畅通的互动沟通和民意的汇集是政务新媒体发展的目标之一,传统的沟通渠道满足不了民众的沟通需要,未来政务新媒体平台需要结合人工智能实现机器自动化和民意搜集和处理工作,高效沟通,人性化服务。
第三,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政务新媒体平台汇集民意,令民间声音变成政府决策的辅助器。当人工智能在新媒体政务平台日益成熟之后,新媒体平台可以进一步开发民众和政务平台之间的沟通渠道,帮助政府快速获取民众关心的内容和信息,完成信息整合,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决策。
“未来,各级党委政府需要进一步积极适应信息传播规律,通过大数据分析网上舆情,了解用户所需所思所盼,为用户量身订作结合管用的信息,充分运用图文、视频、直播、问答、跟贴等方式直面社会热点,主动回应网民关切,满足网民需求。”孙凯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杜芳)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