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从地方航企迈向世界级航空品牌:海航 天高任翱翔

2016年12月27日 06:3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何 伟

海航集团管理的美兰机场进行了二期扩建,满足了航班进出港需求。(资料图片)

  从1993年创业至今,23年来,海航集团由一家地方性航空运输企业起步,发展成业务遍布全球,以航空、实业、旅游、资本、物流、生态科技为支柱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国际航空市场后起之秀。

  以最严标准打造“硬实力”

  海航创立之初,连一架波音客机的零件都买不到。截至2015年12月底,海航集团共运营海南航空、天津航空、加纳AWA航空等国内外18家航空公司,机队规模逾700架,运营国内外航线近1000条,通航全球260个城市,年运输旅客逾9000万人次;平均每天起飞航班近2400架次,每分钟就有1.7架海航飞机从全球各地起飞。

  更为重要的是,海南航空连续23年安全运营零事故,在德国飞行事故数据评估中心今年发布的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中排名第5位。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海航集团的航空业务蓬勃发展源于严格标准。“海航创立之初仅有3000万元资金,肩负着在海南岛从无到有建立航空公司的重大使命。海航在创建之初就提出极其严格的服务标准,明确把服务质量作为立身之本。航空业的任何指标,海航都会在世界最严格标准的基础上再严格。”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首席执行官黄琪珺告诉记者,在海航集团创立之初,对细节的精雕细琢就已深入员工心中。

  记者发现,“海航标准”不断得到创新和完善。“海航集团不是‘领导者管理’,而是‘制度化管理’。”海航集团运营总裁张伟亮说。2015年,海航集团资产规模近6000亿元,收入近1900亿元,居2016《财富》世界500强第353位;人均营收223万元。23年来,海航累计收入8800亿元,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为38%,人均营收增长10倍。

  以工匠精神打造“软实力”

  不同于传统企业“利润至上”理念,海航文化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融为一体,凝聚出海航品牌特有的核心价值。

  2004年,海航集团在青海省班玛县启动“海航——青藏高原10年光明行动”,自活动开展以来,累计为各国近6264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复明治疗。2013年,海航集团将其约20%股权捐赠给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2016年1月,海航集团宣布联合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在未来10年投入10亿元用于海南生态保护及扶贫开发事业。截至目前,海航公益慈善总投入累计逾100亿元。

  黄琪珺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海航这20多年靠的是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就是打磨,海航就是打磨出来的。”

  海航集团创立之初就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树立“把员工当作顾客一样来对待”的意识,增强职工对事业的认同感和对公司的归属感。“海航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员工团队意识,如同一只手、一根手指的力量显得单薄,但如果握成一个拳头,形成合力则力量倍增,这就是团队的力量。”海航集团运营总裁张伟亮说。

  以中西合璧走向国际化

  2015年9月,海南航空北京至布拉格航线成功首航,这是中国与捷克之间首条直飞航线,为“空中丝绸之路”再添基石。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加速,海航充分把握关键通道、重要节点的战略机遇,积极开设直航国际航线。截至2015年底,海南航空共运营北京至柏林、北京至布鲁塞尔等8条欧洲航线,在欧洲运力投放占国际运力投放比例超30%,运力投放力度同比提升41%。

  与此同时,海航在全球范围内密集布点,在北美区域拥有8条航线,是国内北美航线最多的航企之一。国际航线的开通,完善了海航的航线网络布局,推动了海航的国际化进程。

  在成就航空业标杆基础上,海航进一步创新转型,提出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航空和旅游、互联网以及金融协同化、智慧化、全球化发展,打造新型“航旅”生态共同体,利用大数据等为消费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定制化服务,做大做强航旅产业链资源,全面提升海航集团航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塑造全球领先的航旅服务运营商品牌形象。

  2015年12月,海南航空一举揽下2015年度世界旅游大奖的“世界最佳商务舱”“世界最佳客舱服务奖”两项大奖。发展至今,海航集团境外总资产逾2300亿元,境外投资遍布17个国家及地区,员工总数近9万人,涉及航空、旅游、金融、酒店等各产业;海航集团用23年时间谱写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篇章,经历了从地方航企向世界级航空品牌的完美蜕变。(经济日报 记者 何 伟)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