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林毅夫:外部性、周期性等问题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2016年12月18日 20:17   来源: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APP

  12月18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首届国家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论坛主办方供图)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18日电(刘旭辉) 中国经济增速的底部在哪里,会不会突破6.5%的目标?在18日举行的首届国家发展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给出了解答。林毅夫认为,持续下滑相当程度上是外部性、周期性因素引起的,未来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前提下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均增长6.5%以上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外部性、周期性等问题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从2010年到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连续6年放缓。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深受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与世界经济下行有很大关系。

  林毅夫列举了近几年世界上其他经济体的发展状况:金砖国家巴西在2010年的增速为7.5%,2015年为-3.8%,下滑的幅度比中国还要大;另外一个金砖国家印度,2010年增速为10.3%,跟中国的10.6%在同一个水平,2015年为7.6%,看上去比中国的6.9%高一点,但是印度同样呈下滑的态势。

  能证明林毅夫观点的,还有所谓高收入、高表现经济体的表现。新加坡2010年增速是15.2%,2015年大幅下滑至2%;邻国韩国2010年的增长速度6.5%,2015年的增长速度是2.6%,同样下滑,下滑幅度比中国还深。

  林毅夫认为,这些国家不存在国有企业比重太高等体制机制的问题,但是表现和中国一样,这说明都遇到了外部性、周期性的共同问题。

  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消费疲软导致整个世界需求疲软。林毅夫表示:“从1979年到2014年,我们的出口增长每年是达到16.4%,2015年的时候我们的出口不仅没增长,而且还下滑了2.8%。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出口增长下滑了7.7%。这种状况下当然影响到我们的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其他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已过去了五、六年时间,这种情况下没有新政策支持的投资项目,投资增长也随之下滑。

  未来经济发展,要看内部增长动力够不够

  林毅夫展望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时指出,总体来讲外部环境会相当不好,在这种状况下要谈中国的经济增长,只要看内部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不是够。

  “从内部增长来讲,就是我们中央在几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的,要适度扩大总需求。但是我们国内跟国外比较,是在扩大总需求的时候,可以结合着结构性改革。”林毅夫强调,尤其是要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去短板”结合。

  林毅夫指出,过剩的钢筋水泥、平板玻璃等都是中低端行业,可以进行产业升级,而且升级的空间非常大。此外,还可以从基础设施、绿色发展、城镇化等方面扩大需求,而且这些投资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回报都非常高。林毅夫强调,这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跟外国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最大的不同点”。

  扩大总需求的另一方面是投资需求。投资意味着需要钱,在这方面中国也相对有优势。“我们现在中央政府跟地方政府积累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7%,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超过100%,我们财政政策可利用的空间比其他国家大得多,可以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撬动投资。”林毅夫表示。

  作为总结,林毅夫说:“投资跟消费都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我相信可以达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平均6.5%以上的增长。”他强调,“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永远会是在30%”,因此,中国经济还会是全世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中新经纬APP)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