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稳中求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听权威人士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16年12月17日 18:2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12月17日,在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联合主办的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上,多位权威人士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等话题,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在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发表演讲。孙宇摄

  对于今年经济形势总的特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八个字来概括: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对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指出,缓中趋稳,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在中高速这个台阶上比去年虽有小幅放缓,但是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季度之间非常平衡。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潜在增长率下降的背景下,在世界经济仍处深度调整当中、复苏仍然乏力的国际环境下,这样的速度已经很不错了。稳中向好,就是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积极变化,经济结构在优化,创新的支撑作用、消费的拉动作用等都在进一步增强,就业岗位持续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基本上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也有所好转。

  明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如何在这个年度背景下做好经济工作?杨伟民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整个“十三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控金融风险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加强预期引导,通过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来稳定民营企业家的信心,通过在政策上加强与市场的沟通来稳定市场预期;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地做好社会托底工作。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杨伟民表示,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要把握好两个逻辑:第一,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的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第二,这些重大结构性失衡虽有政策上、工作上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障碍,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是政府没有更好发挥应有作用。

  杨伟民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实践创新,是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明年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要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通过处置僵尸企业来达到去产能的目的,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去产能工作。去库存要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的问题,并同促进一亿农业人口市民化、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住房租赁市场等更好地结合起来。去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降成本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的交易成本。补短板既要补硬的短板,也要补软的短板,既要补发展短板,也要补制度短板。

  第二,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方向上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从根源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在政策上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加大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的消化工作。在市场主体方面,要通过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在产权制度方面要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利。

  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富民之基。振兴实体经济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质和量的关系,既要去产能,也要扩大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二是新和老的关系,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内和外的关系,继续依靠用好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四是大和小的关系,既要提高大企业素质,也要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金融政策宏观上要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主购买,严格限制信贷资金流向投机性住房;土地政策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在住房租赁政策上要坚持购租并举,培育和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在市场监管政策上要加强住房市场的监管和整顿。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工作良好开局

在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发表演讲。孙宇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就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宁吉喆表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首先要把握好新常态这个我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做到三个“转”:速度转轨、结构转型、动能转换。同时,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还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宁吉喆指出,稳是主基调,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稳增长,就是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增长是中高速的增长,合理区间的下限是就业,上限是物价。稳政策,就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稳预期,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企业家的信心。

  对于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经济工作的主线,宁吉喆表示,明年应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对于钢铁、煤炭等行业,要严格执行环保、消耗、质量、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推动企业调整处置和兼并重组,其他一些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沿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去产能工作。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支持企业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强企业自我约束,规范政府举债。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通过改革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

  宁吉喆强调,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增长不仅要关注增长率,更要关注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们所要追求的增长是就业比较充分的增长,是物价总水平合理的增长,是居民收入基本同步的增长,是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宏观政策稳,微观政策要活,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对此,宁吉喆指出,打好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组合拳,要抓好调整和改革重点任务的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的落实;深化关键环节的重点改革;释放消费、投资、区域、城乡内需的潜力;加快新旧动能的衔接转换;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推进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开放;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之鑫: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处理好三大关系

在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之鑫发表演讲。孙宇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之鑫表示,中央将明年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年,力求稳中有进,进中有好,是非常正确的。对于对于明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处理好需求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与“进”、“进”与“好”的关系。

  朱之鑫表示,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在重点领域进行攻坚、深化改革的经济工作思路,抓住了当前经济结构性矛盾与周期性问题交织的“牛鼻子”。”

  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朱之鑫认为,首先要把握好需求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当前经济保持短期稳定增长与深化中长期结构改革的矛盾依然突出,部分产业周期性过剩与绝对过剩并存,供求不平衡、不协调状况十分突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资源错配与要素扭曲十分重要。“侧重供给侧改革并不是替代需求管理,通过需求管理稳增长,释放新需求,引导市场树立信心,改善市场预期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同样非常必要。近期外贸形势好转、CPI、PPI涨幅回升,虽有外部需求改善的影响,但我想也是实施稳中求进的需求政策正面效应开始显现,这为我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更好的宏观环境。”朱之鑫说。

  同时,朱之鑫认为,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过程中,要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今年以来,经济运行积极变化增多,经济企稳态势日渐明朗。经济企稳为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尤其是在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方面,在按照市场原则淘汰落后产能、以技术和环保标准调整过剩产能的同时,也要积极补足部分行业产能不足的短板;在推进三四线城市房产去库存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二线城市房价过度攀升的势头,防止房市泡沫化,推动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在实现债务总体可控目标的同时,也要推进债务结构优化,以市场化手段推进企业负债、尤其是国企债务去杠杆。

  最后,朱之鑫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与培育发展新动能相衔接,处理好“进”与“好”的关系。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逐渐优化,一些新常态下的积极趋势正在引领中国经济汇聚新的动能,一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正在兴起,消费和产业升级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不断改进供给质量和效益、提升产业技术水准和竞争力的同时,也应通过创新与培育发展新动能相衔接,实现新动能与旧动能的接续替代,处理好‘进’与‘好’的关系。

  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

  为外贸发展和结构调整增加新动能

在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发表演讲。孙宇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结合外贸实际工作,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围绕当前外贸形势、目前存在的问题、向何处走去、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和复杂。张骥表示,国际贸易量增长已经连续5年来低于全球经济的增速,国际市场持续低迷,产业的订单向外转移加快,下行压力加大。2016年,我国外贸实现了稳中向好,非常不容易。“向好”主要集中体现在,外贸的结构优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等方面,具体讲,一是商品结构持续优化;二是民营企业仍然是出口的主力军;三是一般贸易的出口好于平均水平;四是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实现了正增长;五是跨境电商采购贸易方式,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新型外贸商业模式进出口增长较快;六是进口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的提升。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外贸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国际需求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调整期。从全球化进程看,跨国公司主导的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明显放缓。从国际经贸关系看,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从生产要素成本看,环境压力已经达到一个高点,低成本制造的传统优势明显削弱。从政策环境看,地方政府开始受到严格规范,不得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张骥认为,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仍有重大需求,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国产业创新的升级步伐还会不断加快,为外贸发展和结构调整增加新的动能。我们的工业基础是相当完备的,配套能力较强、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素质高、综合竞争能力依然明显。同时,我们已经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的、有竞争能力的领军人物和企业家队伍。

  “外贸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阶段,又恰逢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内外部环境,外贸规模出现一定调整,具有必然性。”张骥表示,外贸工作要保持定力,把关注点和着力点从短期的增长快慢转移到长期的结构调整上来,推动出口产业形成更高质量的供给能力,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创新产品,完善营销网络,强化投资与贸易的互动,为构建外贸新业态发展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要依靠创新驱动提升产业竞争能力,着力培育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这是我们从贸易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双 袁勇)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