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公民出境游:免签不等于说走就走

2016年12月05日 11:42   来源:央广网   

  如今,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截至目前,对中国开放免签、落地签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但免签并不意味着100%入境保障,旅游者需要注意免签入境的限制条件和事项,按照要求做好万全准备。

  据介绍,目前,我国公民因私出境免签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签证政策:一是互免签证双方持有效的本国护照可自由出入对方国境;二是单方免签入境国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免签入境;三是落地签申请人不直接从所在国家取得前往其他国家的签证,而是持护照和该国有关机关发给的入境许可证明,等抵达该国口岸后,再签发签证。

  “那么是不是只有互免签证的国家,才可以顺利持白本护照出入境呢,不是的!”携程旅行网出境游专家告诉记者,只要通过公安部通报给边检部门留有备案的国家,边检就可以按照政策予以放行。反之,那些单方面执行政策的国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免签或落地签国家。也就是说,如果边检部门没有收到公安部的通报,那么即使对方已经单方面执行免签或落地签政策,中国边检同样不能放行,去这些国家仍要办理签证。

  注意事项

  一、免签国家一般允许停留不超过30日。毛里求斯、塞舌尔、斐济等目的地,入境都需要持离境机票、酒店信息,否则移民局有权不让客人入境。

  二、单方面免签国家中,大部分有限制条件,包括地区限制,如韩国境内仅有济州岛对中国免签证,其他地区还需要办理签证。印尼免签需要从巴厘岛等5个指定口岸入境。有些是对团队游客免签,如大溪地。

  三、有的国家尽管对方给予中国公民免签或落地签待遇,但无签证无法在中国出关,如老挝、肯尼亚、坦桑尼亚、尼泊尔、多米尼克、黎巴嫩、多哥、哥斯达黎加、孟加拉、莫桑比克等。

  四、一些目的地可以转机进入,即本身免签但需要办理他国签证,如库克群岛、安道尔、萨摩亚、密克罗尼西亚、巴林。

  五、仅对团队游客免签的目的地有俄罗斯。

  六、免签有地区限制的目的地:埃及。埃及的西奈半岛对中国游客免签,这意味着无签证的游客无法去到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的所在地。

  其他入境注意事项:护照有效期须在6个月以上;有拒签记录者,建议提前办理签证入境;入境游客打印行程、酒店、机票确认单,方便海关核查;如果遇到海关扣留盘问,无须紧张,应如实、详细说明情况,保证同行人回答一致。

  中国驻济州总领事馆特别提醒中国游客,根据国际惯例,即使您持有中国有效护照及某国有效签证,该国移民官员仍有权不允许您入境,并拒绝说明理由。因此,入境时要准备好行程单、预订酒店单、往返机票等相关材料。

  韩国济州岛当地一家大型旅行社建议:抵达济州岛之前,应确保旅游目的明确化和滞留时间具体化。另外,游客出行时,必须记住或者记录下宿处(酒店、客栈等)的名称和联系方式;游客需要在抵达济州之前就买好回程机票,并保管好相关凭证;团体出行的游客注意跟紧队伍,跟好领队或者导游,一旦出现任何情况,保持与领队或者导游的畅通联系。此外,走出国门最好不要带数额过大的现金,必要时可提前在国内兑换一部分目的地货币。

  本月起三月内泰国免签证费

  经泰国内阁批准,从今年12月1日起至明年2月28日,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9个国家暂时减免泰国驻外大使馆或领事馆签证办理手续费1000泰铢(1泰铢约合0.19元人民币),落地签证费用也将从2000泰铢下调至1000泰铢,以吸引更多国外游客到访泰国,尤其是中国游客。但需要注意的是,游客在机场申请落地签证时仍需提前备齐材料,否则将有被海关拒绝入境的风险。

  据了解,泰国落地签证有效期为15天,签证费用仅以泰铢现金形式收取。申请者需填写落地签申请表,准备有效期不少于6个月的护照、15天内进出泰国的机票或机票行程单、2寸白底彩色证件照1张,并有真实且能查询到的泰国地址。此外,申请人还需提供资金证明,准备每人不少于1万泰铢(约合人民币2000元)或每个家庭不少于2万泰铢的现金或等值外币,供移民局抽查。

  另外,泰国国家旅游局建议中国游客可以登陆泰国移民局网站中文页面在线填写和打印落地签申请表,也可打印空白表格填写,省去在机场落地签柜台现场填写的时间和麻烦。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游客从曼谷转机到泰国其他目的地,也需在曼谷办理落地签后再办转机手续。泰国国家旅游局还建议游客首选在泰国驻华使领馆提前办理签证,避免因办理落地签人数较多而需在机场等待较长时间。

(责任编辑:何欣)

闁告帒妫旈棅鈺呭礆鐢喚绐�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