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消协:多款空气净化器虚标性能 效果相差悬殊

2016年11月18日 05:06   来源:京华时报   

中消协在通报会上,向记者展示了部分有问题的空气净化器。京华时报记者 袁国礼 摄

  从昨天起,北京再起雾霾黄色预警,也让市民更加关注空气净化器的性能。中消协昨天公布了对24款空气净化器比较试验结果,结果显示,夏普、三星、科沃斯、飞利浦等6款样品在净化性能、颗粒物等级等方面存在虚标。而戴森、怡口等样品的净化能力较差。

  多项功能未标注数据

  从今年3月1日起,空气净化器产品的新国标正式实施,标志着对空气净化器产品的评价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标准对消费者关注的技术参数都提出了要求,对产品的适用面积、净化寿命的计算也有了明确的说明。消费者关注的洁净空气量(CADR)、净化能效、颗粒物的累积净化量(CCM颗粒物)、噪声等都有了明示,有些产品还标注了净化器的适用面积、气态污染物的累积净化量(CCM气态污染物)等技术参数。

  中消协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从北京家电卖场、大型百货商场、直营店等渠道购买了24款空气净化器,样品涉及16个品牌的室内空气净化器产品,购买单价从每台1111元到9990元不等。

  据介绍,样品宣传空气净化器的功能非常多,但是很多功能没有明示数据。如有3款宣传具备去除甲醛的功能,但是没有标注与去除甲醛功能相关的一些数据。7款宣传具备去除菌的功能,但是没有标注除菌率的具体数据。

  净化效果相差悬殊

  按照新国标,空气净化器的洁净空气量CADR和净化能效,体现了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测试结果显示,24款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相差悬殊,其中净化效果最弱的和最强的产品能相差5倍“距离”。

  24款样品中的洁净空气量 CADR相比,“dyson*戴森”空气净化风扇和“PHILIPS飞利浦”空气净化器的数值均在150以下,与最高的相差4倍多。

  净化能效方面,“ecopureAir怡口”空气净化机和“dyson*戴森”空气净化风扇的净化能效较低,与最高数值的样品相差5倍多。

  甲醛净化能力方面,“SAMSUNG三星”甲醛CADR和数值最低,与数值最高的产品相差近10倍。LEXY莱克净化器的甲醛净化能效值,与最高值的样品相差5倍。

  而净化寿命方面,也就是颗粒物累积净化量CCM,“PHILIPS飞利浦”空气净化器最低,和最高的相差两倍。另外,颗粒物净化寿命最高为82个月,最低为2个月,滤网之间的差别凸显。

  6款样品存在虚标情况

  测试结果还显示,一些样品在净化性能等方面,也存在虚标的问题。

  其中,“ECOVRCS科沃斯”移动空气净化器被测出虚标颗粒物CADR。“SHARP夏普”加湿型空气净化器、“SAMSUNG三星”空气净化器和“PHILIPS飞利浦”空气净化器3款样品,颗粒物CCM等级被测出虚标。

  另外,另一款“SHARP夏普”加湿型空气净化器被测出噪声,“BONECO瑞士风”空气净化器虚标待机功率。

  此外,空气净化器后期使用成本相差悬殊。据中国家用电器检测所有关专家介绍,空气净化器的关键部件是滤网,滤网应定期更换,否则将成为室内空气污染源。不同滤网的使用寿命不同,短的一至两个月。根据滤网的材料、构造不同,其价格相差悬殊,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链接

  如何选购空气净化器

  1.消费者根据要求的不同,关注产品不同的性能,选择适合的室内空气净化器。新装修的房间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甲醛、苯、TVOC等,消费者要更注重“甲醛净化能力”和“甲醛净化效率”,购买洁净空气量较大、净化能效高的产品。对于老房子,或仅是应对雾霾天的PM2.5,可以关注“颗粒物净化能力”和“颗粒物净化效率”,选择洁净空气量较大、净化效能较高的空气净化器。如果家里有病人和小孩,在选择净化器时还要考虑空气净化器去除微生物的性能,即除菌率越高越好。

  2.要查看净化器的CADR值,估算是否可以满足自己的使用面积,查看其宣称的性能是否有数据支持。空气净化器产品净化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其内部的过滤网性能。根据自己经济条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空气净化器产品。不要一味追求高价位。通常使用的高效过滤器,对粒径在0.3μm的粒子可达到99.99%的拦截效率。

  3.要关注售后服务及使用成本。空气净化器的滤网是一个持续性投入,在选购净化器的时候务必要考虑这块支出。累积净化量CCM是一个反映滤网使用寿命的参数,其数值越大,说明滤网更换的频率越低。要结合更换滤网的价格,选择一款性价比较高的滤网的产品。还应了解所要购买产品的售后服务情况以及售后的便利性。包括安装、整机保修时间、如何清洁净化器、过滤网的清洗更换的时间、费用以及如何更换、是否联络方便等情况。

  京华时报记者 袁国礼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