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调控加码信贷收紧 中国楼市将迎“冷却期”?

2016年10月11日 09: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武俊杰

  

  资料图 建筑工地 中新社记者 武俊杰 摄

  中新社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 庞无忌)时隔2年,中国楼市再次走到十字路口。10余天时间,20多个城市相继出台限购限贷政策、收紧楼市调控的“缰绳”。中国央行传递出货币政策收紧的信号。近期人民币的持续贬值也加大了楼市的利空。过去18个月一路飘红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似乎正在迎来拐点。

  自9月30日开始,短短十余天时间,天津、南京、厦门、深圳等20多个城市相继发布房地产调控新政。新政落地后,多地楼市成交大幅缩量。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新政影响的20余城市,成交量实际跌幅达40%左右。

  以二线热点城市南京为例,“十一”长假期间(截至7日19时),南京共认购商品住宅1308套,创5年来新低,同期大幅下滑五成多。

  除各地出台的收紧政策外,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提出,中国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中国政府将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当局的货币政策或适度收紧以配合各地的楼市调控。

  信贷宽松被视为今年一二线楼市狂奔式上涨的主要推手之一,7月份新增贷款几乎全由房贷构成。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当下房地产贷款是银行的最优质贷款,且各种消费贷、抵押贷很大部分进入了楼市,居民按揭贷款中的流水收入证明也多有虚高,如果央行收紧这些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将比这一轮各地出台的调控政策更大。

  另外,人民币贬值对房地产市场的利空也将加大。10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7008,创下2010年9月以来的最低值。当日人民币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大幅下调230点。

  在过去人民币升值的数年里,民众的财富和可支配收入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增加。住宅作为一种高价消费品,吸引了大量财富增长的消费者,在房地产供给短期内难以增加的情况下,房地产需求的增加不断拉高房价。

  但张大伟指出,一旦人民币改变升值预期,出现趋势性的贬值变化,特别是调控新政出台后,“买房就赚钱”的趋势将出现逆转。此时,热钱可能加速流出,购房投资者大减。

  上述多重因素叠加之下,中国房地产市场可能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经历一个冷却期。

  这能否让资金从楼市回流到实体经济中?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中新社记者,限购、限贷等政策的确可能让部分人放弃购房计划,从而带动资金流出楼市。但是否会流向实体经济仍待观察。目前来看,炙手可热的创业创新等领域可能会吸纳到一部分资金,而热钱、快钱则可能更多流入股市,因为股市、楼市在过去几年中存在“你涨我跌”的“跷跷板”效应。

  10日A股的表现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在楼市遇冷之时,国庆节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迎来开门红。当日,沪指上涨1.45%,单日涨幅创下近两个月来新高,沪深两市逾2000股飘红。

  这种情况是否会继续发酵?北京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志指出,限购重启、首付比例不同程度提高、市场监管加强、抑制“地王”,这些近期被各地重启的调控手段大都不是“新招”。虽然这些“招数”每次都见效,但效果是短期的。要根治房地产市场的“病根”,单靠限购、限贷等手段提高购房门槛是不够的。住房制度需要出现根本性的改变,房屋应该从商品变为准公共物品,但这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如何治病且不伤及根本也是一个多难抉择,轻重、缓急、取舍都考验决策层的智慧。

  银河证券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等专家指出,从根本来看,各地应由“土地财政”向“税收财政”过渡。在此过程中,对于短期内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通过限购、提升二套房的购房成本、适度增加房屋的供应等,应属权宜之计。(完)

(责任编辑: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