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江西创新综治工作化解社会顽疾

2016年10月09日 04:1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长治久安,民之所盼。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加快,以及人们多元利益诉求的叠加,因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工程建设、劳资纠纷、资源分配、经济下行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给社会治理带来风险和压力。

  江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不懈推进平安江西建设,为“平安中国”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创新样本。

  立民意之法 维护公平正义

  频频发生的“医闹”“校闹”不仅严重干扰了社会正常秩序,更成为助长不良风气的毒瘤。构建公正透明的处置机制,依法化解医疗、校园纠纷,是人民群众的急切期盼。

  “这些事件往往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时军说,“医闹”“校闹”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统计显示,2013年江西省共发生医疗纠纷数千起,学生人身伤害引发的“校闹”事件占学校事故总数的12.3%。“政府闹心、社会揪心、患者伤心、医生寒心”的怪圈到底该如何破解?江西选择依法、讲法,通过地方立法,推动矛盾纠纷处理步入法治化轨道。

  2014年5月1日,《江西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个以省为单位的地方性医疗纠纷处理法规。《条例》提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当遵守规范、合理治疗、耐心沟通等,不得在医疗活动中实施不必要的检查、瞒改损丢病历资料等。同时,要求患方树立依法维护权益意识,明确患方7类禁止行为,不得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不得侵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自由。

  《条例》实施后的第五天,拉条幅、摆花圈一幕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上演。在新法规约束下,这场“医闹”在1小时内得到妥善处理,家属最终也选择通过理性、合法的途径解决纠纷。“《条例》让警方执法更为有力。”南昌市墩子塘派出所所长吴斗果告诉记者,《条例》规定不能在医疗机构内围堵就医通道,如果劝说无效,可以有理有据地处理闹事者。

  “该法规的最大亮点,在于赋予人民调解专业组织法律地位,让其作为第三方中立平台引入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把矛盾纠纷处理由医院导向社会。”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依据《条例》,江西出台了医疗事故鉴定管理办法和医患纠纷处置流程,使得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实现有法可依。

  在南昌市东湖区象山北路129号,一支由专职调解员、兼职调解员、咨询专家等组成的800余人的队伍,已经成为化解医疗纠纷的核心力量。“这里没有卫生管理机构的人参与,不收取任何费用,充分确保医患双方当事人的公平公正。”南昌地区医疗纠纷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员周大根说。

  截至目前,江西省所有县市区建立了医调委,依托人民调解中心,聘请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085人、医学和法学专家4077人,先后调解了5400余起医疗纠纷。2015年,该省发生的医疗纠纷总量较《条例》实施前的2013年下降37.7%,扰乱医疗秩序事件下降78.7%,省直部门接待医疗纠纷上访次数下降77%。

  破解“医闹”为治理“校闹”提供了借鉴。2015年5月,江西省又在全国首创出台《江西省学校学生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理条例》,将学校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伤害事件的预防纳入了法治轨道解决。同时,针对“狱闹”问题,该省建立健全罪犯死亡防控机制,强化依法解决力度。

  “江西将立法视野聚焦于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着力通过立法创新,化解矛盾纠纷,发挥了地方立法解决实际问题、涵养法治氛围的独特功能。”江西省人大法工委主任韩军介绍说。

  树诚信之威 正社风淳民风

  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东西就像阳光和空气,“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诚信即是其中之一。近年来,江西省将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政府部门、企业和干部群众,将守信践诺作为立身之本,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蔡发文是萍乡市的一位民营企业家,2015年因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他登上了“法媒银”平台的黑名单。“自从被曝光后,我变成了一个信用破产的人,很后悔。”蔡发文说。

  “法媒银”平台是江西省高院联合省内主流媒体以及18家银行金融机构共同搭建的网络平台。平台集法院监督管理、银行自主推送、公众免费查询、部门联合惩戒、媒体新闻监督等功能为一体,目的是让失信被执行人寸步难行,潜在失信者受到震慑。

  “有了这个平台,曝光‘老赖’形成了规范化的常态机制,执行联动机制也从联而不动变成了共同惩戒、共同发力,打击‘老赖’从法院单打独斗变成了社会综合治理。”江西高院执行局局长赵九重告诉记者,平台去年12月上线至今,共有227.21万余人次通过平台查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平台曝光惩戒的15111名“老赖”中,有2364名被执行人履行了义务。

  让“老赖”无处遁形,是江西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一个缩影。今年2月25日,江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上线暨“信用江西”网站开通运行,标志着“信用江西”建设迈出坚实的一步。“平台打破了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实现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共享,为社会提供‘一站式’信用信息服务。”江西省发改委主任吴晓军介绍,平台内目前已归集632万条信用信息,其中,包括全省36个省级部门、60余万家企业、部分社会组织和个人信用信息,企业主体覆盖率达100%。

  为夯实信用制度基础,江西省还先后出台了《江西省企业信用行为联合激励和惩戒暂行办法》《江西省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的实施方案》等制度。九江、萍乡等地还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积极探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新余市将信用体系建设延伸至个人和社会领域,实现政府、企业、个人的信用档案互联互通,目前该市已完成全市2.77万名公职人员的首轮信用等级评定;南昌市建立跨部门监管警示平台,不仅将企业经营行为记录在案,而且将监督行为也向社会公示。“我们建立了企业信用红名单制度,将信用等级为A、B类的小微企业列入红名单,政策性担保公司、政府设立的银行信贷风险缓释资金优先给予贷款担保。”鹰潭银监分局办公室主任李会胜介绍。

  架沟通之桥 共建共享和谐

  依靠群众、群防群治是综治工作的法宝。江西在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中,推动群众工作,实现多方参与、风险共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房屋征迁工作作为“头号难题”,是城镇化进程中绕不过去的坎。谢某是南昌市青山湖区村民,随着城市发展,昔日的村庄如今已位于城市中心,但他的房子仍属于集体土地自建房。“集体土地上盖的房子补偿标准为何与国有土地上不一样?”谢某觉得这不合理,跟当地政府僵持了很久。在限期拆除的那天,他一时冲动,抱起煤气罐抵制。

  “难题”如何破解?南昌市坚持不与民争利、阳光动迁和群众工作法3个原则。南昌市房管局征收处处长刘明介绍,在拆迁过程中,为防止损害群众利益,南昌在各征迁片区建立了征迁范围、补偿、安置、特困群体认定“四公开”制度。值得一提的是,该市充分发挥了居民自治的作用。“通过基层民主协商议事会,被征迁户可以自由选择正规的评估公司,哪个价格高,居民们就选哪个,政府决不干预。”刘明说。在邻里的劝说下,谢某最终放下了煤气罐,他说:“政府能做到公开公正,我同意拆迁了。”

  “一把尺子量到底”,让困扰多年的棚改坚冰在阳光下迅速消融。南昌市旧城改造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极端个人事件、恶性阻工事件。

  征迁难题的破解,是江西探索基层民主协商取得的成效。近年来,江西各地深入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化,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今年6月,江西正式出台《关于加强全省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在全省城乡社区普遍开展协商实践,构建协商主体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科学、制度健全、成效显著的城乡社区协商新局面。

  时下,江西各地正充分依托村(居)民理事会、民情理事会等议事协商载体,全面搭建城乡社区协商平台。景德镇市推行“群众说事”制度,搭建群众交心谈心、参事议事的平台,让群众敞开心扉说出为民服务的实事、扶贫帮困中的好事、经济发展中的难事、新农村建设中的大事、影响和谐稳定的杂事,做到件件有回音。南昌县总结出“协商民主四定四解工作法”,破解“要为群众做哪些事?钱从哪里来?群众说不说好?”三大问题。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依靠行政命令来解决问题,容易出现‘政府买单、群众不买账’的现象。”南昌市百花洲街办主任付振海说,探索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不仅可以找到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达成共识,更可以将这种共识转化为共为,使党领导基层真正实现从“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的转变。

  如今的江西,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干部群众知法学法蔚然成风。通过法治、共治、自治相结合,公平、公正、公开做保证,百姓得了实惠,政府得了民心,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经济日报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