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经济日报稿件 > 正文
中经搜索

西藏聂荣县:边远牧区因现代化生产而变

2020年10月07日 06:33   来源:经济日报   □ 本报记者 贺建明

  标准化冷库、精密的牛奶质量检验仪器、高标准巴氏杀菌机……走进西藏那曲市聂荣县色庆乡杂玛多种经营合作社生产车间,一系列现代化的奶制品加工设备正有序运转,墙面上张贴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图格外醒目,让人对这个牧区深处的乡村合作社刮目相看。

  色庆乡是聂荣县最大的乡镇,作为一个纯牧业乡,这里拥有聂荣县首屈一指的肥沃草场,虽端着“金饭碗”,可色庆乡群众却曾经过着苦日子。

  “以往群众市场化思维不够,农畜产品主要用来自给自足,即使有群众加工出售自家的奶制品,受储存、销售等条件制约,市场转化率也不高,这是色庆乡群众贫困的重要原因。”色庆乡人大主席阿旦分析说。

  要打破这种困局,就要引导群众走牧业产业新路。2017年9月,按照那曲市“一乡一社、一村一合”的牧业发展思路,色庆乡成立了杂玛多种经营合作社。最初通过募捐,合作社筹得牦牛167头、羊117只、现金11万余元,之后又利用“一乡一社”启动资金中的100万元购买了166头待产母牛。成立之初,合作社将母牛寄养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但通过观察,发现生产效率不高,收益距离目标也相差甚远。

  总结经验,色庆乡党委政府、合作社理事会得出结论:合作社要得到良性发展,一方面要规范日常运营机制,另一方面要打造特色优质产品。为此,色庆乡根据28个行政村分布情况,成立了5个片区联村合作社、7个村级合作社,以产业标准化、产量规模化为目标,将牲畜统一放养,对畜产品原料定点、定时、定人收购,送至片区加工点统一进行加工。

  为保障产品质量,合作社还投入110余万元购置了冷藏运输车、巴氏杀菌机、酸奶发酵机、包装机等设备,同时对加工生产流程及销售环节进行严格管控,保证产品质量达标。

  经过努力,合作社展柜内的产品种类日渐丰富。一款款包装新颖的产品让阿旦颇为自豪:“我们合作社目前是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根据市场反馈,我们研发了多款新产品,藏式口味布丁酸奶、真空袋装的酥油等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产品销售好了,效益也随之提高。合作社收入、分红分别从2018年的81万元、40万元提升至2019年的304万元、260万元。“合作社发展好了,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26户1718人稳定脱贫。”阿旦说。

  脱贫户西热加措与妻子次仁卓玛就是受益者,夫妻俩目前都在合作社从事奶制品加工。“合作社为我们夫妻提供食宿,每月每人有1800元工资,年底还有分红。”西热加措说。

  如今合作社各项工作已进入正轨,200平方米的产房扩建至750平方米,通过聂荣县大学生创业团体开发的小程序实现产品互联网销售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

  对于未来,阿旦与乡亲们都充满了憧憬:“下一步,我们要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外的普通户参与合作社发展,同时也要引进专业生产、销售人才促进合作社做大做强,依托资源禀赋让牧业产业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稳定助推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贺建明)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