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人大报告:中国经济有足够韧性来抵御各种不确定性

2019年06月24日 14:2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4日讯 6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9年中期)报告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于泽代表课题组发布了论坛主报告《外部冲击下韧性显现的中国宏观经济》。报告指出,在前期积极布局的作用下,我国经济有足够韧性来抵御各种不确定性。

  报告预测,2019年上半年维持“弱企稳”,预计上半年实际GDP增速为6.3%,较2018年回落0.3个百分点。2019年下半年下行压力将持续强化,短期内还需要政策加大支撑力度。预计2019年实际GDP增速为6.1%,比2018年下滑0.5个百分点,由于GDP平减指数下降为1.5%,名义GDP增速为7.6%,较2018年下滑1.9个百分点。

  于泽表示,所谓韧性是面对着冲击依然可以保持稳定的中高速增长。这来自于三个方面,韧性需要经济有好的长期增长基础,足以抵御短期各种波动;改革开放红利,尤其是中国参与新的全球化体系抵御各种国内政治议题冲击;国内稳健的宏观调控。

  具体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增长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全球价值链正在逐渐向大消费市场集中,在扶贫提高收入、户籍城镇化等政策推动下,我国国内消费市场长期看还有很大潜力。

  二是研发为基础的国内产业体系。随着技术进步,全球价值链逐渐从劳动套利走向研发、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多年的积累造就了我国具备相应的基础。

  三是数字经济为基础的数据全球化和相关服务。当前的全球化从贸易、金融日益走向数据跨境流动,借助阿里巴巴等构建的网络平台,我国具有雄厚的数据全球化实力。

  四是一带一路为基础的包容性全球化。国内政治议题冲击下的全球化核心在于各国不能合理分配全球收益,合作解决全球问题。我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可以解决现有全球化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利用好东南亚的产业链与市场。

  五是国内要素市场改革红利。我国经济增长中不足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资源配置效率低,通过要素市场改革可以有效提升资源配置和效率。

  六是日益成熟的宏观调控体系。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国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短期冲击。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平,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凤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晋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陈彦斌等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