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8 > 东航返航 > 相关新闻 > 正文
 
东航因返航受罚 称不知有几个飞行员被停飞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4月18日 09:44
王飞
    扑朔迷离东航称不知具体有几个涉事飞行员被停飞

    一起由飞行员“操纵”的返航事件,民航局为何将罚单开给航空公司?21个返航航班中,只有3个是由不可抗力造成的,东航最终又停飞了几个飞行员?昨天上午,民航局正式公布对东航集体返航一事的调查结论及处罚决定,对于“肇事”飞行员,民航局要求东航“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将结果上报”。

    “我们确实不知道具体有多少飞行员被停飞。”昨天下午,在认真“思考”几个小时之后,对于记者“到底有多少飞行员被停飞”的询问,东航负责媒体宣传的杨部长仍只给出如此回应。

    广州不少一手楼盘开始降价、优惠、大打促销牌,出现了一手和二手价格倒挂现象……

    罚了谁?

    “避重就轻”暂未处罚飞行员

    昨日,民航局终于公布了《对东航云南分公司返航事件做出调查结论及处罚决定》。民航局认为,此次返航事件,主要是东航云南分公司少数飞行人员无视旅客权益所造成的一起非技术原因的返航事件。

    根据调查结果,民航局决定对东航做出两项处罚,但不论是罚款150万元还是暂停东航云南地区部分航线、航班的经营权,均是针对东航的。并未对涉事飞行员作出具体惩罚,“这是典型的避重就轻,”民航业界资深人士评价,“调查结果与处罚意见自相矛盾,21个返航航班中只有3个是天气或机械故障,18个‘返航’航班或因飞行员故意为之,或是不明原因。然而,民航局开出的罚单却是针对东航,并非‘肇事者’飞行员。此前还声称要对飞行员严惩的民航局,调查结论中却以‘要求东航进行深入调查,将‘皮球’又踢给了东航。”

    罚轻了?

    “150万,飞行员半年的工资”

    对于150万元的罚款,业内普遍表示实在太低。据了解,飞行员每月的工资一般在20万~50万元之间,150万元就是一个飞行员半年的工资而已,对于东航而言,更是“不痛不痒”。

    而停止东航云南分公司部分航线、航班经营权的处罚,也是可轻可重,因为根本没有明说是停止哪些航线。如果是停飞昆明飞往丽江、中甸、西双版纳的航线,无疑是要了东航云南分公司的“命根子”,因为这三条航线的客座率、利润最高;但如果只是停飞东航与其他航空公司一起飞的航线,则影响甚微。

    又道歉?

    东航第三次向公众道歉

    东航昨天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声明,称已经收到中国民航局关于“3·31”返航事件的处罚通知。

    东航表示,此次事件暴露了他们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教训十分深刻。东航“再次表示深深的歉意,对涉及旅客权益的问题将予以妥善处理”。

    这是东航在集体返航事件后的第三次道歉了,第一次是在集体返航发生后,东航对延误的乘客表示道歉,但当时坚持是“天气原因”;第二次是迫于公众压力,改口集体返航的原因是“人为因素”,对公众表示道歉。

    东航还表示,他们将“举一反三,认真汲取教训,加强基础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坚决维护消费者权益,履行社会责任,以全新的姿态为社会真诚服务”。

    但记者昨天采访东航相关负责人时,丝毫没有感觉到他们对公众的“歉意”和所谓的“全新姿态”,反而是对媒体的有意搪塞和不断推诿。    

    庇护谁?

    “东航到底停飞了几个飞行员?”

    东航到底停飞了多少飞行员?昨天有消息称“目前共有11名飞行员暂时停飞接受调查”。但一家媒体引用东航云南分公司一位飞机副驾驶员的话称,目前遭受停飞处理的机长只有两三个,他们分别是东航集体返航事件发生当日第一班返航班机的机长和返航多次的机长,目前“暂停飞行接受调查”。

    昨天下午3时30分,记者想就此采访东航有关负责人时,被连续“踢皮球”,“公司没有正式文件任命我是新闻发言人,我不负责回答记者的问题,请你找‘杨部长’。”这是东航原新闻发言人李江昨天的表态。

    记者随后通过电话联系上“杨部长”,“公司的态度都在网上挂着呢,我不能回答你的这些问题。”

    “东航连自己有多少飞行员在上岗都不知道?这么大一起事件,你们宣布将飞行员停飞,却不知道停飞了几个?”面对记者的步步逼问,“杨部长”让记者留下手机,答应晚上7时前给予答复。7时后,记者又拨通“杨部长”的电话,她说,“我们的回应是,目前涉事飞行员已经被暂时停飞,正接受调查,但不清楚有多少飞行员被停飞。”记者随后又拨通了东航云南分公司有关负责人的电话,对方的回答“我们也搞不清楚停了几个,但不会太多。”一位在东航中层任职的朋友私下向记者这样说道。

    “飞行员短缺是不争的事实,难道就因为缺乏飞行员,民航局和航空公司就可以放纵这些飞行员吗?”一直关注飞行员集体返航事件的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朱永平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民航局还是东航,都没有给公众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

    记者手记

    “哑巴”新闻发言人

    如今,不少国内企业也效仿外资企业,建立起新闻发言人制度。可惜,只学皮相而不得骨肉,不少这样的新闻发言人平日只惯于吹嘘成绩,作形象宣传,关键时候面对媒体质询却成了“哑巴”。

    东航集体“返航”事件发生后,记者采访东航的新闻发言人李江时,他屡次声称自己已经不是东航的新闻发言人了,所以回答不了任何问题,而且他“也不知道新闻发言人是谁”。不仅如此,李江还一再“奉劝”记者不要去昆明采访,因为“去了也找不到人”。果真如他所言,在记者到达东航云南分公司和飞行员大楼时,两处都是“戒备森严”。记者不得不利用“私人”关系联系相熟人士进行采访。“我采访过周老虎,也采访过两会,但这次最艰难,别说采访对象找不到了,就是连门都进不去!”一位媒体同行在昆明时这样说道。

    遇到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危机之下的公关。不掩盖错误、不推诿责任,坦诚地面对媒体和公众才是大家风范。

    正如东航董事长李丰华所言,“引入新航是为了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确实,东航需要先进的管理经验来支援支援了。
 
来源:大洋网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