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四月的风拂过水乡田畴,十万亩虾塘如镜,映照着潜江古泽的千年月光。4月25日,在2025湖北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武汉召开,湖北十七市州委主官组团为家乡的“诗和远方”代言,其中潜江市委书记叶杨化身“潜江文旅首席推荐官”,向世界发出盛情邀约,邀请朋友们走进潜江,来一次“楚韵虾香之行”。五一小长假在即,此刻夜幕下的潜江生态龙虾城,虾香与烟火气交织成一幅动人的人间春乐图。
“红甲将军”破水而出,在炊烟中蜕变成舌尖上的美味,油焖的热烈、蒜蓉的绵长、清蒸的纯粹,演绎着“中国小龙虾之乡”的味觉奇观。近年来,潜江以小龙虾产业为突破口,立足自身优势和文旅资源,成功探索出一条“龙虾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先后推出曹禺文化、龙虾文化、楚韵文化、农耕文化等多种特色文旅品牌体系,吃潜江龙虾、看湿地风景、走健康绿道、品荆楚文化、听花鼓赏皮影等立体式、全方位旅游体验已成为潜江文化旅游新名片。潜江正用一尾虾破译乡村振兴的水乡密码,真正的诗与远方,不在远方,而在舌尖到心尖的炽热碰撞中,在烟火升腾处的人间值得里。
在潜江,小龙虾不仅是舌尖上的盛宴,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夏日暮色降临,凌晨一点的街头依旧飘荡着小龙虾的浓郁香气,无数食客专程赶来,只为那一口鲜香麻辣的美味,精致绝美的摆盘和丰富多样的品类,吃出了“江湖盛宴”的豪迈。近年来,潜江市紧盯塑造特色小龙虾文旅品牌,持续从旅游产品开发、品牌宣传、目的地建设等方面发力,相继打造生态龙虾城、潜江龙虾展示馆、小龙虾主题高速服务区等龙虾旅游目的地,同时,还开发了小龙虾美食、研学等主题线路,潜江吃虾赏花之旅线路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旅游和文化相互交织、和谐共生,实现了农文旅的深度融合发展。2024年,“潜江龙虾”产业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422.29亿元,品牌溢价136.6亿元,“潜江龙虾”在全省全国龙头地位持续巩固。潜江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唯有让文化根脉穿透经济血脉,让田园诗意滋养产业灵魂,方能烹调出富民强市的“人间至味”。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近年来,潜江市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增殖放流、补植复绿等工作,积极打造潜江生态文化旅游新名片。潜江返湾湖湿地公园,这里坐拥12000多亩的广袤湿地,湖光潋滟、荷塘连绵、白鹭成群。身临返湾湖湿地公园,犹如闯进一幅水墨画,云梦缩影,候鸟天堂尽展水乡秀丽风光。2025年湿地公园迎来了“花脸鸭”集群超过1500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等42种,近5万只越冬候鸟在此栖息,年均游客量将近10万人次。位于汉江之滨的高石碑镇,承接了兴隆水利枢纽和国内最长的生态水杉绿道,这里空气质量常年优于国家标准,水质常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区域内种植树木7万余株,栽植草坪5万平方米,总绿化率达80%,区域内共有野生动物400多种。与水乡风情对话、赏秋水长天一色,一幅幅锦绣的生态画卷,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潜江市深入挖掘荆楚文化、曹禺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传统文化资源,持续加强文化资源保护,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东周楚灵王行宫章华台遗址,被誉为“天下第一台”,是2000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杰出戏剧大师曹禺等众多英才;荆州花鼓戏、江汉平原皮影戏、潜江民歌、潜江灯会、潜江草把龙等5项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江汉平原皮影戏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潜江市紧扣国家、世界级名片,乘势而为,顺势而上,先后建成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曹禺文化旅游区、拖船埠红色旅游景区、潜半夏中医药文化景区、广华水杉园等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
湖北文旅发展大会的“春风”吹到了潜江,这座烟火气十足的城市已备好了千年文化、一城美味和来了还想来的快乐,等待着全球的朋友。五一将至,让我们相约潜江,在龙虾宴的热闹里碰杯,在花鼓戏的悠扬中入戏,在生态绿道的晚风里沉醉。这里不仅有荆楚文化的千年回响,更有街头巷尾的烟火升腾、乡亲邻里的热忱笑颜。潜江,正敞开怀抱迎接四海宾朋,期待共赴一场文化与烟火交融的春日盛宴。
作者:蒋琛(潜江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