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消费品质量安全 > 质量观察 > 正文
中经搜索

“趁雨打劫”岂能容忍

2023年08月08日 09:25   来源:中国质量报   

  □ 左崇年

  最近,台风引发的连日暴雨使北京、河北等多个地区都出现了洪涝灾害。汹涌而来的洪水很快淹没了大片区域,导致不少城镇或村庄受灾严重。不但房屋及车辆被淹、家园被冲毁,而且出现了人员被困甚至伤亡的情况。一些居民无家可归,不得不到救助点或酒店寻求帮助,其糟糕的心情可想而知。

  然而就在此时,一些商家竟然“见灾起意”,坐地涨价,昧着良心大发不义之财,令人愤慨。在人类共同面临的灾难面前,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虽说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商家本性,但也要取之有道——既不能趁人之危,也不能触犯道德法律去牟取高额利润。

  趁灾加价、趁人之危,利用灾害谋取不义之财,使受灾人群雪上加霜,这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更大,必然会引起公众的痛恨和全社会的义愤。对这种行为,除了谴责,必须实行零容忍,还应依法予以严惩。

  据高碑店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透露,最近确实接到不少投诉电话。该局已经召集市内所有酒店负责人开会,要求在灾情期间酒店不得涨价。对于已经遭遇恶意涨价的消费者,该局工作人员提示,可以联系市场监管部门协调退款。

  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是一场特殊的考验,拷问着各级政府的应急处置能力。洪涝灾害是一把尺子,考量着公众的道德水准和责任意识,是一面镜子,照出人的美与丑,更是一张道德试纸,检验着商家良心道德的成色。社会公德底蕴,此时美丑立见。

  趁灾打劫,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任何时候都不能犯糊涂,千万别被金钱冲昏头、迷了眼,否则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责任编辑:佟明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