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2日讯(记者 郭文培)每年5月25日所在的周为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2025年第十七届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的主题是“体检查甲功、健康早掌控”。5月20日,多位业内专家相聚北京,围绕甲状腺筛查、健康科普宣教等话题展开交流。专家们建议公众增强甲状腺疾病筛查意识,主动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及早发现、治疗甲状腺疾病。
科学认知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素来有健康“生命腺”之称,其功能异常会影响到多个器官、系统的正常运转。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介绍,甲状腺疾病不仅自身属于慢性病的一种,其发作还可能引起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其他慢性病,加强甲状腺疾病防控意义深远。
“由于甲状腺疾病具有高患病率、低知晓率和低治疗率的特点,做好预防筛查、加强公众教育,对提升整体防治水平至关重要。”中华预防医学会甲状腺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忠艳说,当出现一些症状时,应注意排查是否为甲状腺疾病。她举例说:“甲状腺结构改变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影响呼吸或吞咽;甲减会出现畏寒、乏力、嗜睡等症状,而甲亢则导致易怒、烦躁、失眠等。要做好疾病检测,防患于未然。”
“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也是影响甲状腺健康的重要因素,碘缺乏或碘过量都有可能引发甲状腺疾病。坚持食盐加碘、科学补碘是保护甲状腺健康的重要路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名誉主委、亚大地区甲状腺学会副主席滕卫平介绍,自我国推行食盐加碘以来,碘摄入量及时调整,甲亢、临床甲减等相关患病率普遍下降。他建议:“妊娠妇女应合理摄入碘营养,在孕检时对甲状腺进行着重检测,降低出现亚临床甲减和低甲状腺激素血症的风险。”
由于大部分甲状腺疾病是终身性疾病,为有效控制病情,单忠艳建议“甲友们”“内外兼修”做好终身管理:“外”是指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科学碘摄入等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病情,谨遵医嘱坚持按时按量服药,不随意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同时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各项指标,进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维持激素水平稳定;“内”则意味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消除对疾病和长期用药的误区与恐惧,增强治疗信心,并及时寻求心理疏导。
加强甲功筛查
注重日常体检中的甲功筛查检测,成为公众及早预防疾病、降低发病危害、避免贻误病情的必要措施。
针对甲状腺疾病在功能异常和结构异常的具体表现,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疾病学分会顾问、前主任委员房居高分别给出筛查建议:“反映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的指标是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激素(T3、T4),可通过抽静脉血来化验检查;检测甲状腺结构可采取触诊和B超,发现甲状腺结节不必恐慌,大部分结节是良性腺瘤样结节或囊肿,应做好随访检查。”在做好定期筛查的同时,他认为,还应该培养良好的日常习惯、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减少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碘摄入异常等情况出现,更全面、科学地管理甲状腺健康。
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分会常委刘莉说:“甲功筛查是重要的健康体检常规必检项目,为甲功异常人群的早发现、早干预提供了机会。甲状腺功能检测的指标包含总甲状腺激素(TT4、TT3)、游离甲状腺激素(FT4、FT3)、促甲状腺激素(TSH),其中TSH是判断甲状腺功能状态的最早期指标,建议在健康体检中将TSH作为评估甲状腺功能状态的第一指标,对于甲减及甲亢患者可在TSH基础上增加甲状腺激素进行疾病鉴别。”
“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后康复管理是需要终身践行的‘必修课’。”房居高提示,术后患者要密切关注TSH的水平,因其会刺激残留在甲状腺组织上的癌细胞生长,所以大多数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同时根据医嘱服用左甲状腺素,弥补术后甲状腺激素的缺乏,维持身体正常代谢。“每次复查都是‘健康小考’,目的在于配合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动态调整管理策略,及时预警、排除风险,因此患者需理性对待,不必过度焦虑、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