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钊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中药材市场往往会进入淡季,但今年却一反常态,中药材价格出现持续性上涨。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中药材综合200指数报收于3344.26点,较去年同期上涨27.55%,创历史新高。
业界认为,出现“淡季不淡”的现象,主要缘于天气、资金炒作等因素。接受记者采访的中药行业上市公司表示,已制定具体应对措施或原材料长期采购、生产计划,中药材价格上涨对公司影响不大。
多品种中药材价格上涨
从具体品类来看,常见中药材当归、三七、白术、甘草、栀子等价格涨幅居前,其中,当归市场价格突破140元/公斤,近一月涨幅高达75%;三七和白术的月涨幅也超过60%。此外,珍稀中药材的涨幅也引人注目,2022年天然牛黄价格是50万元/公斤至60万元/公斤,而近期天然牛黄的市场价格已突破120万元/公斤。
以涨幅居首的当归为例,作为家种常用大宗中药材,生长期为2年至3年。2022年当归减种,叠加天气原因,使得去年当归产量大幅减产。在此背景下,今年强劲的市场需求使当归库存得到大量消化,由于种苗限制,新扩种面积不大、有货者信心足,短期内当归价格仍有继续上涨的可能。
近期,三七主产地——云南多地出现重度以上干旱气候,尽管可以人工浇水,但云南干旱的消息使部分采购商压货,短期拉动了三七行情。此外,为保证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三七种植的面积被严格限制。资金、囤货、天气等方面原因共同推高三七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