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管理家庭药箱吗?这份攻略请收好

2021-12-30 10:11 来源:新华网

  家有药箱,心中不慌。但你知道如何正确储存药品吗?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赵彬说,为了家人的健康和安全,储备药品时,在种类选取、存放环境、清理丢弃等方面都有不少细节需要注意。

  首先,药箱的选择有讲究。赵彬说,药箱应干净、干燥、无异味,大小适宜、结构简单、方便取用、结实耐用,避免使用纸箱,避免过深,密闭容器不是必须的。

  药箱里应存放哪些药品和器具?赵彬认为,可根据自己及家人的疾病和身体情况,准备以下几类:体温计、血糖仪、血压计、剪刀、镊子等器具;常用药品:如自己正在使用的药品、感冒药、退热药、止泻药、止咳药、胃动力药、抑酸药等,应急药品:如抗过敏药、酒精、烫伤药膏、止血药、消毒防腐药等;创可贴、纱布、口罩、胶带、棉棒、手套等耗材;维生素、鱼油、软骨素、褪黑素等正规保健品。除了医生开具的药品外,不要自行储存和使用处方药。

  “药品可根据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年龄等因素分类存放,可分为儿童药品、成人常用药品、老年慢性疾病药品等。”赵彬说,儿童药品与成人药品应分开摆放,内服药品与外用药品也应分开摆放;药品外包装盒不要扔,应与药品放在一起储存;不要合并药品。最后,记得列一个药品清单。

  药品存放不当,可能危害健康。赵彬说,药品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存储,通常,药箱摆放位置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要避免放在冰箱内、取暖器旁、电热毯上等,部分药品可根据使用说明置于冰箱中。同时,药箱摆放处的湿度应适中,避免把药箱放在干燥箱、浴室或卫生间内。

  “家长还要避免把药箱放在儿童轻易能够拿到的地方,以免孩子误服药品。”赵彬说,为此要注意:不要随手放置药品,服药后收好药品,保持药品瓶盖盖紧,不要为了让孩子配合吃药而告诉孩子药品是糖,不让孩子看见药品摆放位置。

  此外,赵彬建议,定期清理并丢弃过期药品,每3个月对药品进行一次检查。要将药品全部取出、逐一检查摆放,观察是否发生了颜色、硬度与黏度变化,是否发生油水分层、澄明度变化,是否有结晶或吸湿情况,是否发霉等。过期药品和包装应投入有害垃圾箱中,丢弃前应对药品进行毁形,特殊药品还须交还医院处理。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郭文培)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医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经搜索

你会管理家庭药箱吗?这份攻略请收好

2021年12月30日 10:11   来源:新华网   

  家有药箱,心中不慌。但你知道如何正确储存药品吗?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赵彬说,为了家人的健康和安全,储备药品时,在种类选取、存放环境、清理丢弃等方面都有不少细节需要注意。

  首先,药箱的选择有讲究。赵彬说,药箱应干净、干燥、无异味,大小适宜、结构简单、方便取用、结实耐用,避免使用纸箱,避免过深,密闭容器不是必须的。

  药箱里应存放哪些药品和器具?赵彬认为,可根据自己及家人的疾病和身体情况,准备以下几类:体温计、血糖仪、血压计、剪刀、镊子等器具;常用药品:如自己正在使用的药品、感冒药、退热药、止泻药、止咳药、胃动力药、抑酸药等,应急药品:如抗过敏药、酒精、烫伤药膏、止血药、消毒防腐药等;创可贴、纱布、口罩、胶带、棉棒、手套等耗材;维生素、鱼油、软骨素、褪黑素等正规保健品。除了医生开具的药品外,不要自行储存和使用处方药。

  “药品可根据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年龄等因素分类存放,可分为儿童药品、成人常用药品、老年慢性疾病药品等。”赵彬说,儿童药品与成人药品应分开摆放,内服药品与外用药品也应分开摆放;药品外包装盒不要扔,应与药品放在一起储存;不要合并药品。最后,记得列一个药品清单。

  药品存放不当,可能危害健康。赵彬说,药品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存储,通常,药箱摆放位置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要避免放在冰箱内、取暖器旁、电热毯上等,部分药品可根据使用说明置于冰箱中。同时,药箱摆放处的湿度应适中,避免把药箱放在干燥箱、浴室或卫生间内。

  “家长还要避免把药箱放在儿童轻易能够拿到的地方,以免孩子误服药品。”赵彬说,为此要注意:不要随手放置药品,服药后收好药品,保持药品瓶盖盖紧,不要为了让孩子配合吃药而告诉孩子药品是糖,不让孩子看见药品摆放位置。

  此外,赵彬建议,定期清理并丢弃过期药品,每3个月对药品进行一次检查。要将药品全部取出、逐一检查摆放,观察是否发生了颜色、硬度与黏度变化,是否发生油水分层、澄明度变化,是否有结晶或吸湿情况,是否发霉等。过期药品和包装应投入有害垃圾箱中,丢弃前应对药品进行毁形,特殊药品还须交还医院处理。

(责任编辑:郭文培)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