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8日讯(记者 李方) 11月18日,OceanBase CEO杨冰在2025 OceanBase年度发布会上透露,自2020年商业化以来,OceanBase全球客户数已突破4000家,连续五年年均增速超100%。其技术已深入金融、政务、通信、零售、制造、互联网等十余领域,服务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60多个地域、240多个可用区。“这一增长源于‘专有云+公有云’双轮驱动,我们的目标始终明确,打造一款世界级数据库。”杨冰表示。

过去一年,OceanBase专有云客户数增长50%,增长主力来自对稳定性、一致性要求最严苛的核心系统,而非边缘应用。IDC报告显示,OceanBase在中国市场产品能力与本地部署分布式数据库份额均居第一,并连续三年蝉联墨天轮中国数据库流行榜榜首。同时,OceanBase连续两年稳居中国分布式金融本地部署市场第一。
如果说专有云是“压舱石”,公有云(OB Cloud)则是“第二增长曲线”。近三年,OB Cloud客户数年均增长115%,营收占比已达30%。
OB Cloud的核心优势在于“多云原生”,基于对象存储实现OLTP存算分离,通过共享日志支持跨可用区容灾,主备自动切换、跨云双向同步等能力保障业务连续性。目前,它已稳定运行于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AWS、Azure、GCP七大主流云基础设施,应用无需改造即可“一套架构、全球运行”。这一能力正成为企业高增长的关键支撑,已在零售、金融科技、消费电子和泛互联网行业规模化落地。
国际化方面,OceanBase向量数据库能力跻身DB-Engines全球前十,2025年16篇论文被ICDE、VLDB、SIGMOD等数据库顶会收录。在东南亚,OB Cloud已服务印尼DANA、Finnet、新加坡Atome等本地金融科技企业,助力GoTo风控引擎迁移,峰值承载能力提升10倍。
站在十五年新起点,OceanBase正式开启“Data×AI”新范式。OceanBase发布4.4一体化融合版本,首次将TP、AP与AI能力集成于单一内核,商用LTS版本将于2026年2月2日推出;同期开源了其首款AI原生混合搜索数据库seekdb,支持向量、全文、标量、GIS数据统一检索,兼容30+主流AI框架,开发者三行代码即可构建知识库、智能体等AI应用。这标志着OceanBase从“存储数据”迈向“理解数据”,正尝试成为AI时代的智能数据入口。
杨冰表示,“十五年磨一剑,OceanBase将持续深化‘Data×AI’战略,以‘一体化’理念推进架构、存储与负载的全面融合——从单机分布式到多云原生、从结构化到非结构化数据、从数据生产分析到AI混合搜索,打造面向未来的一体化数据底座;同时加大全球开源投入,融入本地生态,加速全球化,坚定迈向世界级数据库。”
自2010年由蚂蚁集团自主研发以来,OceanBase已服务全球4000余家企业,覆盖金融、政企、能源、通信、零售、制造、互联网等关键领域。其云服务OB Cloud是全球唯一同时支持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AWS、GCP、Azure七大主流云厂商的数据库产品,业务遍及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60多个地域、240多个可用区。
杨冰强调,“未来数据库必须同时服务‘人’与‘智能体’。在一个数据库中支撑事务、分析与AI混合搜索,在数据源头驱动实时、可信的智能。”seekdb现已在GitHub开源,新域名oceanbase.ai同步启用,全球开发者可免费下载使用。此举是OceanBase践行AI战略的关键一步,旨在推动行业加速迈向“智能原生”架构,为全球智能化转型提供更普惠、更可落地的数据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