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同传译员揭发科大讯飞AI造假 官方回应:误解,已多次强调人机耦合

2018年09月21日 17:2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科大讯飞官方回应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1日讯(记者 李方) 针对网传科大讯飞同传用人类翻译冒充AI,科大讯飞21日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发来《关于所谓的“同传造假” 我们有话要说》的回应称,科大讯飞智能会议系统提供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全自动翻译,现场机器翻译并同步展示在屏幕上,没有任何人工同传参与。另一种是人机耦合翻译模式,由机器提供语言转写和翻译结果给同传参考,辅助同传降低工作强度并提升效率。网传的质疑即采用了这种方式。

  科大讯飞称这是某位同传译员的误解,已委托主办方进行沟通。

  21日,“量子位”微信公号刊发一篇题为《同传译员揭发科大讯飞AI同传造假:人类翻译冒充AI》的文章,阅读量已达10万加,引发公众对科大讯飞的质疑。

  起因

  讯飞翻译机“窃取”同传翻译成果

  公号文章称,在9月20日上海举行的2018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IEID)的高端装备技术与产业分会上,会场上有两块屏幕,可以直接把嘉宾的演讲转成文字字幕,一边显示英文,一边显示中文,屏幕上方带有“讯飞听见”的logo。文章指出,号称“让同传下岗的”讯飞并没有将嘉宾讲的英文翻译成中文,而是将现场两位同传译员英翻中后的中文输出成字幕,并且输出得还不太准确。

  文章还显示,在下午的分论坛上,会议直播页面写明“本次直播引入科大讯飞智能语音技术,实现了国际高端会议中的中英文频道切换、智能翻译和自动语音播报”,但同样是直接用了两位译员的翻译,并且换了一个机器人的声音读出来。

  文章称,科大讯飞事前没有告诉译员会场会有语音识别的字幕,也没有告诉他们直播的同传是机器朗读二人翻译文稿,没有征得二人同意就冒名使用了他们的翻译成果,有侵犯知识产权的嫌疑。

  爆红

  去年“讯飞翻译机取代同传”刷爆朋友圈

  去年,“科大讯飞翻译机让同传下岗”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一时间,讯飞翻译机要取代同传、未来同传要下岗的说法让人唏嘘不已,同时也让科大讯飞爆红,知名度提升了好几个台阶。

  随后,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一再向媒体表示,从没说过取代同传,不要神化AI。

  2017年,科大讯飞被《MIT科技评论》评为“全球最聪明的50家公司”,排名第6位。首次上榜的科大讯飞就排在了腾讯、阿里的前面,在当时被媒体广泛报道。

  MIT给讯飞的评价语是,“该公司旗下的语音助手是中国版的Siri,其可携带实时翻译器则是一款杰出的人工智能应用,克服了方言、俚语和背景杂音,可将汉语精准地翻译成十几种语言”。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查阅资料显示,目前科大讯飞业务涉及到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内容审核、语音合成、文字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医疗产品等,拥有讯飞翻译机2.0、讯飞飞鱼助手、智能语音台灯、儿童智能手表等消费级产品。

  最新回应

  多次强调“人机耦合”而非取代

  21日,科大讯飞在《关于所谓的“同传造假” 我们有话要说》官方回应中称,科大讯飞智能会议系统提供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全自动翻译,现场机器翻译并同步展示在屏幕上,没有任何人工同传参与。

  另一种是人机耦合翻译模式,由机器提供语言转写和翻译结果给同传参考,辅助同传降低工作强度并提升效率,比如公号文章提到的这次会议。机器转写和翻译时,文字展示区logo显示为“讯飞听见——AI离线翻译系统”,仅提供转写服务时,logo为“讯飞听见”。

  刘庆峰也在多个场合强调“人机耦合”这一模式。17日,在上海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刘庆峰明确表示,“我认为未来一定不是机器代替人,而是人机耦合”,“我们希望用机器帮助顶尖的同传更好地发展他的能力。机器和人未来必须是协同的”,“我认为人机耦合不仅仅是技术发展趋势,更是社会伦理的要求,人和机器结合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这才是未来人工智能应该有的状况”。

  刘庆峰同时透露,“机器翻译按照科大讯飞目前的发展,我们认为明年上半年就可以达到专业八级水平,这个不是文字到文字,而是语音到语音。”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

同传译员揭发科大讯飞AI造假 官方回应:误解,已多次强调人机耦合

2018-09-21 17:2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