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小水电“三化”升级 焕发绿色新活力

2024-12-13 10:59 来源:中国经济网

  走进湖南省浏阳市大栗坪水电站厂房,智慧随处可见。机器人在智能发电、轨道巡检机器人忙碌的穿梭识别电站的运行状态。而在浏阳小水电集控中心,浏阳河流域的电站、泵站、水文站等设施的各类信息不断闪烁跳动,而这些信息的处理仅需2名集控的操作人员。通过“智能化、集约化、物业化”的发展模式,浏阳不仅实现了大栗坪水电站的绿色发展,更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小水电绿色发展的新标杆。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一首《浏阳河》让世界记住了浏阳。浏阳伴水而兴、以河为名,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拥有107座小水电站,在长沙全市占比86.3%,总装机10.2万千瓦,年均发电2.8亿度。

  然而,传统小水电普遍存在的“小、散、远”问题,以及管理水平不高、安全隐患较多等弊端,一度制约了浏阳小水电的健康发展。从2019年开始,浏阳在全市开展小水电清理整改的同时,加快推进小水电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进入浏阳市小水电集控中心,清晰的显示屏便映入眼帘,各个电站机组的实时运行数据和监控视频一目了然。福建力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开宇向记者介绍,中心与浏阳市水利局合作,采用力得全国产、自主可控的水电站集控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及智慧流域监控平台,支持“一屏观天下,一键全调度,一网控全域”。如今,平台将浏阳107座电站档案数据全部录入并将生态数据进行共享,方便统一管理。现平台已在线监控电站30座还有部分电站正在实施智能化改造,未来2年内将实现全市80%电站纳入集控管理。

  记者在集控中心值班室内看到,实时滚动的数字大屏幕显示着全市107座小水电站的各项数据。通过智能巡弋巡检、水情水务监测、生态流量监控等九大子系统,集控中心能够实现对全市小水电站的全面监控和统一管理。这种集约化运维模式不仅提高了电站管理效率,还降低了运维成本,为小水电站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湖南省水利厅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小水电集约化物业化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通过宣传引导、市场运作、科技赋能、系统治理、示范引领等方式大力推进小水电智能化改造、集约化运行、物业化管理。作为9月份全国小水电绿色发展大会的现场观摩点,大栗坪电站发电智控系统采用全国产技术架构,全栈自研,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集控中心积极践行“三化”理念,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新服务,打造小水电新质生产力。

  走进大栗坪电站厂房,映入眼帘的是3台飞速转动的水轮发电机组和3个“方头方脑”的智能发电机器人。在轨道上,还有灵活穿梭的智能巡检机器人随时对电站关键部位进行AI视觉巡检。

  “传统的水电站靠人工值班,而改造后的电站实现机组智能自主发电和机器人巡检,升级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大幅提升了电站的安全性和效率。改造后的电站可根据上游实时来水量优化运行,年发电量增幅超过10%。”大栗坪水闸管理所所长刘全表示。

  截至目前,浏阳市已创建全国绿色示范电站6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电站12座,56座水电站完成“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现代化改造升级,实现了小水电站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中国经济网 记者杨秀峰)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佳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生态文明 > 生态文明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浏阳小水电“三化”升级 焕发绿色新活力

2024年12月13日 10:59   来源:中国经济网   

  走进湖南省浏阳市大栗坪水电站厂房,智慧随处可见。机器人在智能发电、轨道巡检机器人忙碌的穿梭识别电站的运行状态。而在浏阳小水电集控中心,浏阳河流域的电站、泵站、水文站等设施的各类信息不断闪烁跳动,而这些信息的处理仅需2名集控的操作人员。通过“智能化、集约化、物业化”的发展模式,浏阳不仅实现了大栗坪水电站的绿色发展,更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小水电绿色发展的新标杆。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一首《浏阳河》让世界记住了浏阳。浏阳伴水而兴、以河为名,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拥有107座小水电站,在长沙全市占比86.3%,总装机10.2万千瓦,年均发电2.8亿度。

  然而,传统小水电普遍存在的“小、散、远”问题,以及管理水平不高、安全隐患较多等弊端,一度制约了浏阳小水电的健康发展。从2019年开始,浏阳在全市开展小水电清理整改的同时,加快推进小水电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进入浏阳市小水电集控中心,清晰的显示屏便映入眼帘,各个电站机组的实时运行数据和监控视频一目了然。福建力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开宇向记者介绍,中心与浏阳市水利局合作,采用力得全国产、自主可控的水电站集控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及智慧流域监控平台,支持“一屏观天下,一键全调度,一网控全域”。如今,平台将浏阳107座电站档案数据全部录入并将生态数据进行共享,方便统一管理。现平台已在线监控电站30座还有部分电站正在实施智能化改造,未来2年内将实现全市80%电站纳入集控管理。

  记者在集控中心值班室内看到,实时滚动的数字大屏幕显示着全市107座小水电站的各项数据。通过智能巡弋巡检、水情水务监测、生态流量监控等九大子系统,集控中心能够实现对全市小水电站的全面监控和统一管理。这种集约化运维模式不仅提高了电站管理效率,还降低了运维成本,为小水电站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湖南省水利厅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小水电集约化物业化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通过宣传引导、市场运作、科技赋能、系统治理、示范引领等方式大力推进小水电智能化改造、集约化运行、物业化管理。作为9月份全国小水电绿色发展大会的现场观摩点,大栗坪电站发电智控系统采用全国产技术架构,全栈自研,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集控中心积极践行“三化”理念,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新服务,打造小水电新质生产力。

  走进大栗坪电站厂房,映入眼帘的是3台飞速转动的水轮发电机组和3个“方头方脑”的智能发电机器人。在轨道上,还有灵活穿梭的智能巡检机器人随时对电站关键部位进行AI视觉巡检。

  “传统的水电站靠人工值班,而改造后的电站实现机组智能自主发电和机器人巡检,升级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大幅提升了电站的安全性和效率。改造后的电站可根据上游实时来水量优化运行,年发电量增幅超过10%。”大栗坪水闸管理所所长刘全表示。

  截至目前,浏阳市已创建全国绿色示范电站6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电站12座,56座水电站完成“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现代化改造升级,实现了小水电站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中国经济网 记者杨秀峰)

(责任编辑:秦佳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