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阳明湖:去了“油膜” 畅了“呼吸”

2024-04-10 07:37 来源:科技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秀峰)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江西阳明湖:去了“油膜” 畅了“呼吸”

2024年04月10日 07:37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魏依晨

  编者按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今起,本版推出“创建美丽河湖”栏目,讲述各地河湖治理的生动故事,展现碧水清流的美丽中国。

  微风轻抚,波光粼粼。春天的阳明湖如明镜一般,镶嵌在绿山环抱之中。远处的湖床上盛开着粉白相间的花草,形成了阳明湖独特的“湖底花海”,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踏春。

  阳明湖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年径流量25.83亿立方米,是长江流域一级支流赣江的重要水源地。曾经,阳明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近年来,通过当地系统治理,全域水质实现根本好转,阳明湖也由此入选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水上垃圾曾充斥湖面

  3月末的一天上午,晨曦微露。在阳明湖过埠段的一处水域,一条几十斤重的大青鱼“唰”地跃出水面,打破了湖面的宁静。阳明湖渔业公司负责人张敏带着渔民们拉网、赶鱼、转运、装箱、上车……一套作业下来,一条条富硒生态鱼被打包装箱,发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现在的水质好了。你看,这就是我们生态放养的野生青鱼,将近30斤,品质好、质量佳。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张敏常年扎根于此,对水质的变化深有体会。

  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以鱼净水、以水养鱼”的生态养殖模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阳明湖地跨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崇义两县,水域面积31平方千米,森林面积34万亩,拥有瀑布、铁扇关、狮象山等30余处风物景象。湖岸线长264公里,有427条形态各异的湖湾和42座星罗棋布的湖心小岛。

  谁能想得到,如今如玉般清透的湖水曾经脏得像个垃圾场。

  时针拨回到20世纪90年代。那时,为了解决阳明湖库区渔民的温饱问题,上犹县鼓励阳明湖库区群众从事网箱养殖。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后来,政府加大对当地旅游业的扶持力度,水上餐馆应运而生。虽然水上餐馆给游客提供了餐饮便利,但餐馆排入湖中的污水、垃圾等严重影响了阳明湖水质,破坏了湖面风景。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崇义县。“小时候,我爸只要出船就能打几十斤鱼回来。而我当家时,湖里基本上打不到鱼,只能搞网箱养鱼。”今年50岁的崇义县过埠镇村民黄先礼感叹,虽然网箱养鱼挣了些钱,但由于过度养殖,加上缺乏管理,阳明湖水体污染严重,经济效益每况愈下。

  “其实大家心里都盼着,希望阳明湖能像以前那样清澈。”黄先礼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餐饮和网箱养鱼,阳明湖流域矿山无序开采、畜禽水产养殖盲目发展、污水垃圾收集处理不规范、库区移民“水上漂”等问题让彼时的阳明湖由清变浑。

  那时,水上垃圾充斥湖面,阳明湖里的水生动植物种类减少,富营养化的水体像一层“油膜”罩住了阳明湖。

  阳明湖急需“呼吸”。

  综合治理提升水质

  2012年,一场生态环境保卫战在阳明湖全面打响。

  当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这份文件在推动渔民上岸的同时,也提出加强当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能确保一江清水送赣江。“上犹县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对阳明湖库区进行水上、水面、水下立体式、系统性的综合治理,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上犹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让水上餐馆搬迁上岸,县乡村各级干部做得最多的就是下湖、听取意见。

  “那时,政府建议库区餐饮经营者上岸。我的餐馆搬了两次。看到阳明湖现在的美景,觉得当时大家的努力都很值得。”阳明湖附近的鱼馆老板陈昌佳说,搬家虽然麻烦,但还给了家乡一湖清水。他相信今后的生意会越来越好。

  一条条兼顾生计与环保的转产上岸政策迅速出台,并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库区数十家水上餐馆全部搬迁上岸,上万套网箱网具全部清理到位。湖面环境慢慢修复,水质逐渐变优。

  “此外,我们还先后建成了上犹县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的延伸与城市扩展实现同步建设。”该负责人说,上犹县对20多公里的河道岸线进行综合整治,并在南湖湖畔开展水生态修复,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和饮用水源。

  崇义县编制《阳明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为阳明湖库区留足1公里生态控制线,周边5公里内山林划入保护区管理。

  “我们投入4100万元改造环湖低质低效林21万亩,实施大江流域过埠段自然岸线保护与修复试点,投入1.2亿元成功创建阳明湖国家湿地公园。”阳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吴薇艳说。

  通过系统整治,如今的阳明湖撕去“油膜”,畅快“呼吸”,模样大变。“原来都看不见水底,现在好多了。你看,这片水深3米,可以清楚地看到湖底的水草和石头。”船夫李显文向记者道出了湖区的喜人变化。

  如今,阳明湖不仅被评为“中国好水”优秀水源,水质优良率达100%,还成为国家森林公园、4A级旅游景区。

  科技守护湖区美景

  近日,在阳明湖水域的小漓江景区,一叶扁舟划开湖面、挑起涟漪。船长杨官发撑着竹筏,向筏上的游客介绍这里的景点与文化。

  阳明湖水域的优美环境离不开科技的保驾护航。走进阳明湖管理处智慧指挥平台,一块大屏幕出现在眼前,屏幕上闪动着一个个移动的点,那是护林员正在巡护的轨迹。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套系统不仅提高了护林员信息上传效率,还可以利用各种仪器动态监测阳明湖水域的各项数据。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阳明湖水域监管能力,当地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生态资源保护。2023年6月,阳明湖管理处智慧监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平台按照“1+1+4+7”架构,即通过建设1个指挥中心、1张景区三维地图、4类物联感知设备、7个子系统,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高空瞭望、卡口监控、智慧巡检等先进技术,构建了江西省赣州市首个“天、空、地、人”一体化立体监管网络。

  “平台建设的智慧巡检子系统能够提升每一位护林员的巡护效能。”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300多平方公里的阳明湖区域仅有护林员50余人。护林员通过手机安装巡检App,实时将巡护轨迹上传系统,如果发现巡护事件也可以直接拍照上传。便捷的操作破解了人少事多的难题,有效提高了巡护效率和管理效能。

  此外,阳明湖管理处智慧监管平台设有森林防火子系统、平安景区子系统、林业生物、水环境监测、宣传展示等7个子系统,全方位提升景区综合监管能力。

  科技助力当地实现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据了解,近年来,崇义县聘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高标准编制《阳明湖(崇义段)生态渔业发展规划》,推进渔业科学健康发展。当地还举办高峰论坛,请专家为渔业发展把脉问诊,让渔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循环。

  “我们当地的渔业公司会根据大水面环境条件,科学评价养殖容量,合理增殖鳙鱼、鲢鱼等水产品,在保护阳明湖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崇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陆水明说,崇义坚持科技兴渔、质量兴渔、品牌强渔,在实现以渔抑藻、以渔净水、以渔固碳的同时,推动渔业增量增值,走出了一条生态渔业发展新路。

(责任编辑:杨秀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