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拯救”泽曲大草原

2023年05月15日 16:50   来源:青海日报   

  本报记者 张多钧 殷之皓 刘程锦

  穿过郁郁葱葱的麦秀林场,翻越雄伟苍翠的麦秀山,目光所及是广袤无垠的泽曲草原。时令虽已至立夏,草原上却是一副寒冬的景象,背阴处的草原还有一层薄薄的积雪,向阳处的牧草奋力汲取夏日的阳光。

  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是三江源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河流湿地密集,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属于青海省三江源水源涵养重要区中的海东-甘南高寒草甸草原水源涵养三级功能区。

  这些年,全球气候变暖,加之畜牧业生产活动,草原生态系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危机,集中表现在鼠害及黑土滩,泽库县也不例外。

  拯救泽曲大草原,泽库县义无反顾。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关键之年,泽库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拯救泽曲草原大会战走深走实。

  草与鼠:

  草原覆绿 灭鼠为要

  对于泽库县而言,草原“生病”的主要表现在于鼠害,进而导致黑土滩。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曾询问过一些老牧人,他们对于黑土滩形成的原因,都认为是鼠害,“如果一片草原鼠害泛滥,那这片草原就距离黑土滩不远了。”

  如何看待一片草原是否鼠害泛滥,牧人常用的方法就是数一数老鼠洞,如果每亩草原上的老鼠洞超过100多个,那就是属于鼠害严重区域。

  记者跟随热旭日村党支部书记尕藏冷知布在村里公用草场转了一圈,草场上每隔两三步就有老鼠洞,每个老鼠洞周边都会紧挨着出现两三个老鼠洞。老鼠洞附近的原生草被破坏,出现了零星的沙土。

  “老鼠在地下咬断牧草的根茎,老鼠洞多的区域就会出现牧草大面积枯死。如果这些老鼠洞点连成面,就会出现大面积的黑土滩。”尕藏冷知布望着远处正在灭鼠的村民,意味深长地说。

  其实,就目前情况来看,泽库县草原系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持之以恒开展草原灭鼠与黑土滩治理,草原退化的现象得到了控制,并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当了2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尕藏冷知布清晰地记得,草原退化出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草原承包到户,激发了牧民养殖热情,村里养殖的牦牛达到了6000多头、藏羊1万多只。草原上到处是牛羊,野生动物消失不见了,黑土滩面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

  热旭日村草原的状况恰恰也是泽库县草原生态系统的缩影,更是三江源地区草原生态系统的写照。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之下,冰川融化,草场退化,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阻止这种现象,尽管这些年相继实施了一大批草原治理项目,但恢复的效果依然缓慢,恢复后的草场远不如之前。

  记者在和日镇唐德村看到了一片治理后的草场,种草禁牧三年,牧草已经长到了膝盖处。距离这片草场10公里处是王加乡旗龙村,有一片草场,2019年就实施了治理,然后禁牧三年。如今又重新变成了黑土滩,还需要继续治理。

  泽库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副局长李勇昌介绍,就目前全县情况来看,集中连片的黑土滩已经治理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一些就是坡度较大的黑土滩,治理难度比较大。

  因此,从政府层面而言,每年投入草原治理的项目有限,应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草原治理项目,督促项目落实,使得项目投入和资金使用更加精准,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对牧民群众而言,一方面要不断加大黑土滩治理后管护,尤其是公用草场,就目前情况来看,黑土滩很大程度上出现在每个村的公用草场。另一方面,应牢固树立草原保护意识,让牧民群众了解草原不仅关乎生态系统,更加关乎畜牧业生产活动,只有草原变好,草质变优,牛羊才能肥壮。

  草与水:

  草原保护 治水先行

  青海牧区最常见的景致就是河流与草原,泽库县地处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带,境内群山连绵,逶迤起伏,沟谷相间,滩地开阔,地貌复杂多样,泽曲、巴曲、麦秀河贯穿县域,水资源十分密集。

  水资源丰富对于草原来说本该是一件幸事,然而在泽库县却是个例外。发源于宁秀乡仁宗村的次哈吾曲为巴曲一级支流,黄河的二级支流,流经和日镇,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牧草良种繁殖场附近流入巴曲。

  “过去,次哈吾曲河水泛滥,每年夏季都会发生汛情,年复一年,很多地方河道宽度比原先增加了一倍之多,最宽处达到了100多米。增加的河道基本上是两岸的草原,直接损害了牧民群众的利益。”泽库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水保站站长拉龙说。

  次哈吾曲既是和日镇牧民群众人畜饮水的水源地,还是西部四个乡镇农田灌溉的重要水源。这些年,随着冰雪融化和降雨增加,次哈吾曲水流量猛增,冲刷草原,破坏草场,并在草原上形成新的河道,牧民利益受损,叫苦不迭。

  2022年,泽库县按照水利部和青海省水利厅的要求,争取项目资金9505万元,开展了次哈吾曲河道治理,石笼网箱、河道疏通一大批项目相继实施,还在河道两岸设置了牛羊通道。

  其实,对于草原而言,河道治理不好会破坏草原,破坏草原原生植被,后期要想在治理恢复就难上加难。河道如果治理好了则是另一番景象,草原上出现一片片沼泽湿地,牛羊漫步,候鸟栖息,呈现一幅生态画卷。青海泽库泽曲国家湿地公园就是最好的佐证。

  泽曲河属黄河一级支流,是泽库县最主要的水源地,泽曲河又有大大小小30多条支流,像毛细血管一样分布在地表,在草原上形成了一片片湿地。

  2015年,泽曲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9年开始启动了3个中央财政林业发改资金湿地补助项目,项目总投资达到1500万元,围绕湿地保护、湿地修复、科普宣教和科研监测四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20年12月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一步一个脚印,每一个成果的背后都有坚守的背影。牧人多杰就是泽曲河最忠实的坚守者。

  泽曲河流经多禾茂乡秀加村时,形成了一片湖心岛,周边分布着大片湿地草甸,岛上生活着黑颈鹤、黑鹳、灰雁等国家级保护鸟类。这片区域正是多杰老人的牧场,老人为这片区域取名为“金滩鸟岛”。

  20多年的守护,多杰老人深知鸟儿才是自家草场的主人,只有鸟类更多,草原的环境才会更好。这些年,多杰用自己多年的积蓄修建了金滩鸟岛观景平台,在金滩鸟岛水域附近自行修筑了堤坝,拦截水流,为鸟类繁衍栖息创造良好的环境。还动员村民一起保护泽曲草原的湿地及河流。

  据国家权威生态资料显示,这片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好,生物物种多样性丰富,有黑颈鹤、黑鹳等珍稀物种分布,在区域生态环境中发挥着应有的生态效益和功能,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今年,泽库县将以金滩鸟岛所在的广阔湿地区域,积极申报官秀省级湿地公园,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新生态文明新高地。

  草与人:

  生态带动 寻求“三赢”

  对于青海省来说,草原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的“皮肤”,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功能。

  长期以来,由于对草原管理重视生产功能高于生态功能,开发利用过度,加上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部分草原出现退化、沙化、黑土滩等现象,草原得了“皮肤病”。

  根治“皮肤病”就要处理好草原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这是摆在泽库县面前的一个难题。

  “积极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泽库县给出的答案。

  2020年,泽库县申报了措日更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得到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这是我国启动的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同时批复试点的还有门源回族自治县苏吉湾、河南蒙旗阿木赫、班玛县红军沟。

  措日更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设立,加大保护修复力度,在维护草原健康的前提下,适度开展可持续的利用活动,以“牧游结合”“生态带动”的方式,探索了保护草原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站在措日更山顶,放眼远眺,措日更湖犹如草原上一颗湛蓝的明珠,阳光的照耀下,发出粼粼波光。湖水溢出湖面,在草原上缓缓流淌,最终汇入泽曲河。

  “我们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打造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一方面是景观资源丰富独特,这里是泽曲河上游的一片河谷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有200多种牧草,还有各种珍贵稀有动物,是野生动物和人类和谐共处的天然乐园。另一方面,这里休闲潜力巨大,距离县城不足十公里,阿赛公路穿境,境内水草丰美,整个公园处在山、水、城的紧密环抱之中,是泽库县发展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泽库县草原工作站站长斗尕杰布说。

  措日更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启动之后,泽库县在恰科日乡措日更村实施了毒害草治理项目,新建了桃形立柱护栏网,新建了大型户外标识标牌,展示公园的地理位置和建设的功能区划。

  今年,泽库县将进一步完善公园功能实施,在有效保护措日更湖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完整性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当地草原资源、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打造自然教育基地及旅游观光胜地,依法开展草畜平衡基础上的适度放牧、生态旅游、草原民族民俗文化体验等活动,建设必要的保护、修复、科研、游览、休憩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

  草原自然公园是实现草原生态、生产、生活功能的有效载体,要在保护与开发中寻求“三赢”的平衡点。

(责任编辑:景远)

精彩图片